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5月20日,在袅袅炊烟中,居住在常德石门县壶瓶山镇炉岩村的付正望从菜园回到家里,打开堂屋的灯准备做饭。与往常相比,今天的灯更亮了,电饭煲煮饭更快了。

炉岩村地处壶瓶山深处海拔1150米的狗头井,与湖北接壤。这里除了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的狗头井哨所,只住了两户人家,台区配变容量30千伏安、供电线路半径长达2.8千米。

炉岩村台区由于供电半径过长,大部分线路还穿越山林,有山火隐患,运维难度极大。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会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加之线路穿越连绵高山,冬季履冰严重,一旦发生故障,抢修难度极大。农村配电网是电网企业服务民生的前沿阵地,湖南地缘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电力用户分散特征明显,探索“分布式电源+储能”的新型供电模式成为大势所趋。

2023年11月,湖南省首个偏远山区微电网试点投运,实现投资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此后,国网湖南电科院联合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持续开展运行分析,并依托科技项目陆续攻克微电网系统降损、光储设备控制、通信计量技术路线以及安全防护策略等难题,实现第二代光储一体化装置在技术上的迭代升级,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5月20日,国网湖南电力紧密结合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在常德石门壶瓶山炉岩村正式投运第二代光储一体化装置。这20块太阳能光伏板连同光伏板边上的储能装置,成为炉岩村昼夜不停的新电源。

“我们根据用户负荷特点和现场资源现状,因地制宜配置包含光伏、储能和风机的发电系统,采用以分布式能源为主、大电网为辅的供电方式,在保障偏远山区居民用户可靠用电的同时,还提升电网投资经济性,降低线路运维难度。”国网湖南电力二级领军专家、国网公司配电网智能化应用技术实验室负责人朱吉然介绍道。

此次对炉岩村台区进行微电网建设改造,标志着湖南省偏远山区微电网建设由试点示范正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目前,国网湖南电力已将常德、怀化、永州等地的21个偏远台区列入第一批光储一体化微电网建设计划,通过光伏、储能、线路互备互济的供电新模式,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守护大山深处的乡愁。(隆晨海 李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