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朝的一位写实诗人,后人对他的评价极高,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李杜”这个名字,也成了诗词写的好的代名词,杜牧和李商隐两人结合在一起,也被称为“小李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杜甫的诗句,每个人都在孩提时代读过。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许多诗歌被列入了课本,而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成为了人们儿时的梦魇。

可偏偏毛主席对这位大诗人有不一样的看法。

1942年,在延安举行的一次文艺座谈会上,鲁艺文学系的系主任严文井和毛主席交谈,严文井曾对毛主席说:“我听闻你对古诗词情有独钟,不知你更喜欢李白还是杜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回答说:“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而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立场的。”

到了1957年,毛主席在同臧克家的谈话中,对杜甫更是直言不讳,他说:“杜甫的诗作大都是站在小地主立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在南宁召开的座谈会上,毛主席又一次说:“只搞现实主义一面也不好,我不想看到杜甫和白居易的‘哭哭啼啼’。”毛主席不是没有读过杜甫的诗词,他对杜甫的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

毛主席为了看杜甫的诗词,还专门跑到杜甫草堂去看过,读了杜甫所有的诗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为何毛主席对杜甫的诗篇有如此评价呢?这是有原因的。

在很多人看来,与李白同期的杜甫,应该是那种一贫如洗,一心忧国忧民的诗人,但实际上,杜甫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