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据海外网援引《印度斯坦时报》21日报道,印度北部近期气温飙升,首都德里在20日的最高气温超过了47摄氏度。德里政府已下令继续开放的学校放暑假。

据央视财经5月20日报道,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高温持续,北部多个邦已进入高度警戒状态,首都德里18日当天发布了恶劣天气警报。

印度4月至6月最为炎热。一些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导致热浪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厄尔尼诺现象导致今年异常炎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首都高温超47摄氏度数千万人面临用水危机

据海外网5月21日报道,数据显示,首都德里20日15个气象站中有6个记录到超过46摄氏度的高温,西南部更是记录到了47.4摄氏度的全国最热温度。高温也导致德里在20日的峰值电力需求达到了今年的最高水平。目前,印度气象部门已向德里、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等地发布热浪红色警报,预计未来5天高温仍将持续。

德里教育部门发布的通告称,自5月11日起,所有公立学校已停课,但一些私立学校在持续的严重热浪中仍然开学,因此政府要求所有这类学校的负责人立即停课放暑假

据参考消息5月20日援引美联社18日报道,印度西北部部分地区18日受到高温炙烤,首都德里发布高温预警。报道称,印度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热浪将持续影响北部地区,并已让几个邦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德里部分地区17日的气温高达47.1摄氏度。印度气象部门的一名专家说,首都邻近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和拉贾斯坦邦也出现气温飙升,并可能在未来几天保持高温天气。

印度北部的极端气温出现时正值为期6周的大选,专家担心热浪可能会增加健康风险。上个月,一名部长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选举集会上发表演讲时,因高温晕倒。

另外,为了维持生计,一些户外工作者不得不冒着中暑的风险继续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德里三轮车司机:高温给我们带来影响,顾客很少,我们拉不到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德里商贩:天气太热了,但我能做什么呢,为了维持生计我必须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气象部门18日表示,未来5天,该国北部和西部地区的热浪仍将持续,提醒民众午后避免外出,及时补充水分。美联社报道称,每年6月季风雨季到来前,印度通常会遭遇一段时间的高温,但在过去十年里,极端高温天气变得越来越频繁,并且伴随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据了解,目前印度有数千万人面临用水危机。

气候专家说,南亚地区雨季前的极端高温正变得越来越频繁。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该地区现在的极端高温已比过去高出约0.85摄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亚洲多国遭高温

近期,一场异乎寻常的热浪正持续笼罩东南亚和南亚大片地区。除了印度,东南亚多国也遭遇了高温天气。柬埔寨、越南、泰国出现创纪录高温;在泰国,高温导致一段铁路变形;在尼泊尔,山火越来越多。专家表示,即使是习惯了炎热的东南亚国家民众,也要了解高温带来的风险。

5月2日,柬埔寨首都金边的气温达到39摄氏度。之后一周内,柬埔寨部分地区的气温达到43摄氏度的高温。

越南部分地区温度达到了44摄氏度。4月30日当天,河内市的白天气温也在37摄氏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国也饱受高温炙烤,77个府中有26个的气温达到40摄氏度,曼谷4月30日的酷热指数达到52℃的非常危险级别。酷热指数是指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相结合时,人体感受到的温度。

泰国当地农作物及水果种植受到影响。据泰国媒体报道,泰国的榴莲、芒果、荔枝、龙眼等水果,以及水稻、玉米、绿豆等农作物产量预计将有所减少。其中,榴莲的产量预计会减少40%至60%。

此外,据泰国媒体5月10日报道,泰国公共卫生部疾控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已导致该国61人因中暑死亡。数据显示,中暑死亡病例最多的地区是东北部,有33例;其次是中部和西部,有13例;北部地区有10例。极端高温还导致用电量激增。泰国能源部称,短短一周内全国用电量第三次创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说,亚洲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洪水和风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海洋遭创纪录高温多地珊瑚礁出现白化

央视新闻5月17日报道,当地时间5月16日,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官员表示,世界海洋创纪录的高温导致大多数珊瑚礁处于危险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珊瑚礁观察协调员德里克·曼泽洛表示,2023年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部分地区的气候异常温暖,以至于热应激水平实际上超出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现有警报系统的范围。世界上大约有60.5%的珊瑚礁经历了足以导致白化的高温。曼泽洛表示,自2023年2月以来,至少有62个国家和地区的珊瑚礁出现了白化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暴雨、洪水、干旱、火灾……

气候变化或是全球天灾频发“祸根”

参考消息5月21日援引西班牙《先锋报》网站5月18日报道,近年来,由于降雨量创历史新高、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海平面持续上升以及湖泊和海洋温度不断升高等因素,欧洲面临毁灭性的洪灾。根据欧洲环境署的最新报告,约有5300万欧洲人生活在可能遭受河流洪水威胁的地区,南欧30%的人口已经长期遭受水资源紧张的困扰。

这份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欧洲人类健康的影响:关注洪水、干旱和水质》的研究报告警告称,除了已经显现的影响(死亡、伤病、传染病暴发和心理健康问题)之外,水量和水质的变化未来还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风险。

该报告的数据显示,1980年至2022年,32个欧洲国家共有5584人死于洪水。目前,每8个欧洲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可能遭受河流洪水威胁的地区,总人数达5300万人;而每9个医院中就有1个位于危险地区。

至于干旱,研究表明,南欧30%的人口长期面临用水紧张,最贫困或人口更多的家庭尤其脆弱。另一方面,长期干旱和高温也会助长森林火灾的蔓延。报告指出,1980年至2022年,森林火灾在欧洲造成702人死亡,还有更多的人受到烟雾对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另据埃菲社5月14日报道,巴西、印度尼西亚、阿富汗、肯尼亚……地球不同地区连日来遭受暴雨和洪水袭击,造成数百人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正如环境专家向埃菲社解释的那样,是同一因素在加剧这种情况,那就是气候变化。

仅在巴西南部,暴雨和洪水就造成近150人死亡、130人失踪、超过200万人受灾,此外还造成逾6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

世界自然基金会西班牙分部气候与能源负责人马尔·亚松森解释说,像巴西这样的“具体事件”不能完全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因为其“自然灾害受到当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森林砍伐和退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的影响等。

然而,专家指出,“气候变化的作用,而且是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的作用,是通过增加这些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将其转变为一种趋势,这就是我们在地球不同地区所看到的”。

西班牙科学研究高级委员会研究员费尔南多·巴利亚达雷斯补充说,这些事件主要是由于海洋不再能够储存来自地球产生的热量及海洋与大气交换的热量,这导致地球气候现象“超出通常的模型和科学预测”。

专家指出,这些都是去年已经确定的因素,今年又增加火山喷发等其他情况,“这不是一个朝夕之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较长的阶段,尤其影响赤道和热带地区”。

另据央视新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瑞彬接受专访时分析,未来一段时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将呈现多发、强发态势。

气候变化已经以多种方式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地区。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会在总体上呈现加剧的态势。

气候变化正显著加剧地球的水循环,这会带来更为强烈的降雨。沿海地区海平面将会持续上升,处在低洼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会出现更为频繁的、更为严重的洪水或海岸侵蚀。

气候变化还会引起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

全球变暖还会加剧永久冻土带的融化,一些季节性积雪也会出现消融,冰川和冰盖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

海洋气候也会出现变化,城市居民还面临“热岛效应”等极端炎热天气的挑战。

王瑞彬认为,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威胁,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

编辑|程鹏 杜恒峰 杜波

校对|段炼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财经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财经、参考消息、海外网、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