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睡觉时喜欢踢被子、满床滚,父母看着孩子可爱的睡颜和滑稽的睡姿,内心的幸福和喜爱都会从眼睛里溢出。

但是每当注意到孩子睡觉的位置,父母一边帮孩子调整位置,一边忍不住直叹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虹的孩子就非常喜欢在床上展现各种独特的睡姿,以及睡在常人想不到的地方。

吴虹每天晚上都要起来找孩子,不然她担心孩子一不小心会睡到床底下去。

前几日孩子就因为睡觉时满床滚,摔到了地上,额头摔得红彤彤的。直到孩子大声啼哭,吴虹才发现儿子的异样。

自此,吴虹又网购了护栏,索性把床单的三个边都包围了起来,毕竟她和老公熟睡时,真的无法注意孩子的动向。

孩子满床滚,还会引起他盖不到被子的问题,特别是夏天晚上的空调,孩子很容易因为受凉而感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吴虹还在孩子熟睡后,偷偷用小棉被把孩子包裹起来。这样一来,无论孩子怎么滚动,怎么踢被子,都不会盖不到被子。

但她也发现,孩子晚上哭闹的次数更加频繁,还会经常哼哼唧唧,自己只得在孩子哭闹时,解开紧紧包裹着孩子的被子。

其实,吴虹的整治孩子满床滚、踢被子的行为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也充分说明了,她并不知道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首先,孩子可能就是觉得身上太热才满床滚。因为孩子的新陈代谢速度快,他们比成年人更怕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其实这话套用在父母身上也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睡觉时穿太多,或是被子过重过厚实,他们的身体会向清凉的地方探索。

如果孩子喜欢满床滚,父母可以摸一摸孩子身上是不是早已汗如雨下了。

孩子睡前太兴奋也会引起他们睡觉时满床滚的行为。如果孩子在睡觉前,进行了强度较大的运动,或者正处于兴奋状态,孩子入睡后,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平静下来。

这也就是说,孩子并没有进入深度睡眠,睡得还不够踏实。

还有的孩子会因为肚子不舒服而满床滚,孩子睡前吃得太饱太撑,那么他们睡觉时,肠胃还在不停地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肠胃不舒服的孩子,比如胃胀气,也会引起孩子睡觉时不安分的行为。

除此之外,孩子还可能在翻滚的过程中,寻找妈妈的位置,想要靠近妈妈睡觉。

所以,孩子睡觉满床滚很有可能在向父母传递身体的讯号,父母也要学会看懂这些讯号,并学会排查孩子出现异样的原因。

那么,针对以上原因满床滚的孩子,父母可以做什么事情,帮助孩子改善睡觉习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睡觉“满床滚”是在向父母传递信号,你要读懂

读懂孩子行为背后信息后,这样应对,孩子睡得香

●及时帮助孩子散热

一到夏天,很多父母会纠结要不要给孩子开一整晚空调,就怕孩子受凉感冒。

其实,孩子的体感比成年人敏感得多,当父母觉得温度正好时,孩子可能觉得太热了。

毕竟,大人睡觉觉得热时,都会辗转难眠,盖子也是一样的。如果孩子的手心和后脖颈有汗渍,那就需要降温了。

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睡觉前,给孩子换上厚薄适中的睡衣,以及比成年人轻薄一些的被子。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空调控制室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前让孩子的大脑静下来

很多孩子喜欢在睡前蹦蹦跳跳,看一些激动人心的动画片和电视剧。还有的孩子喜欢在睡前兴奋地跑来跑去、大吼大叫。

如果孩子经常睡前兴奋,并且伴有满床滚的习惯,那么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克制住睡前激动的心了。

父母可以在孩子临睡前,给孩子讲一讲平和温馨的小故事,也可以让孩子听一听舒缓的音乐,与孩子说一些温馨的悄悄话,创造良好的睡前氛围,帮助孩子平复心情,让孩子的大脑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孩子按摩促进肠胃消化

孩子因为年纪小,总是喜欢大吃大喝,对于七分饱、八分饱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有时候就连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到底饱了没。

这就导致孩子很容易在睡前吃撑肚子,甚至形成胃胀气和腹痛。

如果孩子满床滚,父母可以轻拍孩子的肚子,如果声音比较响亮并且非常清脆那么孩子就很可能吃撑了。

此时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腹部进行3-5分钟的按摩,帮助孩子的肠胃蠕动,以助消化。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让孩子在18点之前完成晚餐的摄入,给肠胃更多的时间消化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近孩子睡

孩子满床滚,很有可能是在满床找妈妈。年幼的孩子对妈妈有着深深的依恋感,即使他们睡着了,这种感觉也不会随着大脑的沉睡而消失。

如果孩子没有正确摸索到妈妈的位置,他们潜意识里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这种感觉会引导他们努力地向妈妈靠拢。

特别是很多父母喜欢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能力,他们总是在孩子熟睡后从孩子身边抽离。

如果孩子多次睡醒找不到妈妈,他们睡觉时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身体不由自主地寻找妈妈。

所以,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不要过早地让孩子独自睡觉,也不要睡在离孩子很远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孩子年幼时虽然不会口头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他们也不具备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让父母读懂他们的内心,孩子往往会通过异常的行为举止让父母注意到自己的需求。

所以,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千万不要放任不管,而是要及时发现,并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