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路边有一只猫头鹰‘落难’,你们快来看看!”

“我家中误入一只刺猬,蜷在角落里,缩成一团!”

“茅草丛里有几只像猫一样的动物,不像家猫,应该是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频频“出镜”,是浏阳市关口街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缩影。近年来,关口街道构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

“萌猫”落难

干群接力暖心救助

“刚抱回来的时候,小家伙应该是饿坏了,不停地叫唤,我们就赶紧购买了羊奶粉给它冲泡喂食。”关口街道林长办罗奇果说。

日前,金口村村民刘金林在自家田边的草坡上砍茅草时,发现四只浑身有圆圆斑点的“野猫”幼崽,便第一时间电话求助关口街道林长办。

次日傍晚,仍有一只落单幼崽未被猫妈妈接走,街道林长办对其开展救助。经确认,原来这只“野猫”幼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目前,小豹猫已转移到长沙生态动物园进行专业饲养。

关口街道森林覆盖率达57.55%,有道吾山风景名胜区和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2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810.34公顷,多样的栖息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近年来,关口街道以“林长制”为统筹,以“一长四员一大队”机制为抓手,深入开展入户宣传、教育引导、联合普法等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近三年共救助受伤、迷途等野生动物12只,其中国家二、三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且每年的数量和品种都在不断增加。

“野生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到关键作用,之后我们将多部门联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清风行动’,持续提升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期待未来将有更多野生动物‘新面孔’来访。”关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12名野生动物监测员上岗

构建野生动物监测防控“前沿哨卡”

野生动物监测、疫病测报、致害防控……近日,在关口街道炭棚村,生态护林员叶良录拿起巡山日志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和以往不同,此次巡林叶良录格外关注水边,原来,现在他又有了一层新身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每个月他都会对本辖区内的自然保护地——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巡查,在巡山日志上记录巡查情况,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野生动物监测保护问题。

目前,包括叶良录在内,关口街道共有12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他们都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护林员,由街道统一筛选、培训、聘用,进一步筑牢基层野生动物保护防线。

为强化辖区内野生动物保护监管机制,关口街道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报告制度》《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巡查制度》,通过激励考核方式,一个网格配备一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每月巡查全覆盖,每季度考核通报,并结合全年的考核分数划分优秀、良好两个等次,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放奖补。

“风景好不等同于生态好,生物多样性才是最重要的生态指标。”关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护林员作为野生动物监测员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就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及野生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环节中建立起一道“前沿哨卡”,在关口街道织就一张严密的野生动物保护“监测网”。(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