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这一称谓,在我国人尽皆知,是人民军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期间的主力部队番号,也可以说是一种正义凛然、令人尊敬的军事力量象征,非常有历史意义。而在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逐渐不再使用八路军番号,而改为使用“解放军”这一称谓,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部队确立番号的出发点。八路军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1937年之前人民军队称为“工农红军”,而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统一全国力量,共同打击军事实力强大的日军,我军部队主动融入了国民革命军的统一编制序列,获得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番号。其实话说回来,真正的八路军番号只存在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改成了“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但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一直以来八路军的番号广为流传,倒是其学名“第十八集团军”比较少被人提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很明显,八路军这一番号再有历史意义,也只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在45年日军投降、国共合作结束后,尤其是第二年国民党方面撕毁和平协定发起内战,这种情况下人民军队已经不可能继续使用反动的国民政府给予的军队番号。而在国民政府方面,内战一开战就把我军定义为“匪军”、反政府军,后来还成立了四个“剿总,”自己却以正统自居,就国军部队而言十八集团军已经不合法,是其敌对军事力量。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继续维护?自然要放弃国民党给予的原有番号,确立新的部队体系和标准番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历史因素外,编制数量的不断扩大也是促成军队变革的一大原因。八路军只是一个集团军编制,正常情况下当时国军一个集团军仅包括2-3个军左右的兵力,哪里能包容得下46年时我军的120多万正规军,及300余万民兵力量?所以从队伍编制的实际角度,也必须进行必要调整,后期兵力规模还会不断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军”这三个字,其实早在1944年就第一次被军委提及。因为抗战时期,我军把自己的根据地称为“解放区”,所以解放军的称呼也就顺应解放区而产生了。真正广泛使用这一称谓则是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场合,全国各地的我军部队都陆续使用了解放军称谓。而直到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军委明确规定并发出《通令》:全国范围内的我军部队统称人民解放军。当然由于印象太深刻,直到今天“八路军”及其抗战精神仍然是人民军队的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