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国屏 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赵国屏,分子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1982年获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学士,1990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上海生物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多年从事微生物生理生化、代谢调控及酶作用机理的研究。参与组织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建立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启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在微生物基因组、代谢酶乙酰化组、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开拓系统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创建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在天然化合物人工细胞工厂合成、单染色体酵母构建与CRISPR-Dx体系创建方面作出基础性贡献。近年来,参与组建并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现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为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综合性服务平台的建设开展预研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旭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林旭,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和杜克大学博士后。回国后先后担任了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现任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科学学院首席教授。主持了863计划重点项目的2型糖尿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十三五“精准医学研究”代谢性疾病重点专项,现为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项目负责人。通过建立了多组学社区流行病学队列,发现了数千余个与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与食物和营养成分、环境暴露和疾病相关的组学标记物。通过多个干预研究发现了不同膳食结构、食物对代谢性疾病高危个体的改善效能,以及特定营养素的需求和主要的遗传非遗传影响因素。目前已有100多篇SCI论文发表在包括Circulation、JACC、Diabetes、Diabetes Care,Am J Clin Nutr,Nature和Nat Genet等国际权威期刊上(80%以上为通信和共同通信作者)。连续8年(2014-2021)被为Elsevier 列为年中国高被引学者。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务院津贴专家。先后任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基础营养分会主任委员。目前为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健康标准工作委员主任委员,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Springer Nature,IF=4.1) 共同主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恺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心内科教研室主任;同济医学院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代谢异常和血管衰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代谢性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胸痛专委会常委、高血压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执行主席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心血管专委会主委,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副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网络版)副主编

主持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尹慧勇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终身教授,赛马会动物医学与生命科学院副院长;2011-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脂代谢与营养相关疾病课题组组长;上海科技大学生命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担任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973)会评专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培育项目函评专家、重大项目中期会评专家、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委外国高层次人才(QR)项目会评专家等。发表 SCI论文167篇,近年来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Cancer, Nature Review Cardiology, JCI, Hepatology,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Plos Biology, JCEM, JACS, Chem. Rev., Redox Biol., FRBM, JBC等,H-Index 62,论文引用13,000余次,多篇合作论文发表于Nature, Science, Cell Metab., NCB等。现担任国际期刊自由基生物与医学编辑(FRBM,IF8.1),以及Redox Biology(IF11.80)等6个国际期刊编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豪杰 教授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200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进入复旦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的定性和定量新方法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发表一百余篇SCI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首席,2016~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项目(课题组长)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0),2014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6年入选第二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兆伦 助理教授

香港大学

Dr Au Yeung Shiu Lun Ryan is currently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LKS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e received his MPH (with distinction) and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e has more than 10 year of experiences in conducting epidemiologic research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ype 2 diabetes, and drug reposition opportunities using population genetics, a method known a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where he pioneered the use of this method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drug reposition of metformin in healthy longevity. He is also the academic lead of the School’s flagship birth cohort (“Children of 1997”), which has curated genomic,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data for life course epidemiologic research. He is currently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several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cluding BMC Medicine and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婧 博士

中科新生命多组学科学家

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从事科研多年,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高通量测序等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基础。在Nature Aging,Cell death and disease, Frontiers in onc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0分。现从事高通量测序的科学研究服务,服务领域包括肿瘤、发育、免疫等多个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佳欣 博士

Standard BioTools and SomaLogic现场应用科学家

台湾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博士,现为 Somalogic 亚太区现场应用科学家, 负责大中华区技术支持工作, 曾担任 Luminex 应用支持专家及实验室培训经理, 在多重检测应用及高通量技术领域推广累积近十年经验。

* 向下滑动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