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干好这件大事,既需要“天帮忙”,也需要人努力。

三明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地处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于地形差异大,有时甚至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变化。冷暖气流在此交汇,带来的强对流、冰雹、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常困扰着三明的农业生产,也因长期以来和自然灾害的抗争,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得以不断完善。

保障,让农民放心种

“上季种烟,下季种稻,烟稻轮作,一田两收,既有效益,又防病害……”对于烟稻轮作这笔账,三明农民是再熟悉不过了,在家门口就业,亩产综合效益6500~8800元的可见收入,吸引着一大批年轻人返乡投身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省三明市烟稻轮作陆续迎来第一轮收成。 图为明溪县农田俯瞰远景。 张瑜摄

将乐县90后女孩王亚佩就是其中之一,作为返乡已有10年的她,靠着和丈夫的辛勤耕作上百亩的地,这几年,家庭年均收入能达到五、六十万元,并被三明市政府评为“三明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说起当初返乡的原因,王亚佩就是简单一句:“种粮有的吃,按合同种烟不怕卖不出去,比别的农作物都更有保障”。

农业生产最怕的是折腾,最多的也是折腾,风调雨顺、丰产增收是农民最朴实的愿望。为了让大家种的安心,在三明市政府大力支持下,三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和保险、农业农村局等部门通力协作,从早期出台农业生产、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扩展至2016年起实施种植保险、雇主责任险等保障举措,再到如今,保障力度、保障范围仍在进一步拓展。比如,宁化县创新开展烤房因自然灾害造成烘烤损毁的保险服务,给予最后一公里的生产保障。据统计,2023年,三明市对4.07万亩受灾烟田,赔付灾害损失2526万元,有力保障广大农民利益。

防范,让应对稳得住

面对种类多、频次高、危害大的各类气象灾害,如何提升灾害防范能力?是三明农业生产苦苦探索的课题。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人工影响天气便是近些年较为见效的举措。在三明市政府领导下,三明市局(公司)联合市气象局构建起科学有力的防灾减灾作业机制。一方面,着力强化气象预警预报,及时发布生产气象周报,强化防灾抗灾生产指导。另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开展人工降雨、消雹等作业,比如,自2006年起,三明市局(公司)和气象局建立起联合消雹机制,并根据作业经验完善机制建设,于2023年建立“跨省协作、区内联动”的联合消雹机制。

据悉,今年以来,三明市局(公司)联合气象部门积极应对频发的强对流天气和暴雨天气,开展人工防雹作业403次、发射火箭弹3245枚,有力保护水稻、烟叶、蔬菜等农作物。

善除患者,理于未生。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对于农业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在经历数十年冰雪、干旱、洪水、冰雹等一道道关口的考验,三明市局(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每到节假日或遇到重要天气影响,总会对人身财产安全、生产经营、应急响应、联防联动等工作再次部署,确保全员知悉、防范有力。

帮扶,让成效看得见

灾害防范是一场大考,在超纲考核之下,面对不可避免的灾害事实,唯有在灾后全力挽救才能减少因灾损失。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因为深知这点,每每遇到灾情,三明市局(公司)便立即启动“七个第一时间”的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制定针对性灾后处理措施、第一时间摸清灾情、第一时间发放防病物资、第一时间核灾定损……一项项有力举措顺利组织起灾后自救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明溪县局(分公司)“金叶先锋抗雹救灾突击队”帮助清理受灾烟田。 张瑜摄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灾害之下,少不了的是金叶志愿服务队的身影,在那抹红色的加持下,田间积水抢排、田管落实、防疫防虫等各项救灾举措得到快速落实。手牵手、心连心的志愿帮扶,也迅速让受灾农民重燃生产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瀚仙镇岩里村,农户鲜烟上烤笑开怀。 张瑜摄

仲夏的三明,田间绿叶身姿挺拔,田间忙碌着采收的农民又迎来新一年的收成,洋溢在脸上的笑容,给三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打下了一个不低的分数。(张贤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