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讲好黑大故事,传播黑大声音。近年来,学校各项办学事业成效显著,为了全面展示办学成果,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全媒体中心系列报道《学科风采》今天为您带来《学科风采——考古学》。

学科带头人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是百科全书式学科,考古发现充满未知、诱惑与挑战。考古学者在用现有学术成果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完善自我素质修养的同时,要学会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悟以往,知来者。新时代、新百年的中国考古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黑大考古定会求真求实、扎根田野、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边疆考古人才!

——学科带头人:宋玉彬

学科发展沿革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学科肇始于1993年开设的文博专业专科班。2008年,考古学专业正式成立。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11年,获批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入选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双一流”基础学科建设点。

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科立足地缘和俄语优势,重点打造并形成了渤海考古与历史、俄罗斯考古的特色优势。考古学科涵盖中国考古、专门考古和外国考古三个学科方向。专业教师9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田野考古教学是考古育人体系的核心环节。自成立以来,基本建立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田野考古教学体系。

学科发展现状

理论教学与特色

专业课程配置中,充分考虑了田野考古的需求,相关课程均由考古系核心骨干教师讲授,做到提前为田野考古发掘实践储备理论知识与技能。首先,设置了《田野考古学》《考古学导论》《中国考古学》(Ⅰ-Ⅲ)等系列基础课程。同时配备《考古技术》《科技考古概论》等进阶课程,以及《渤海考古与历史》《俄罗斯远东考古》等特色课程。此外,学科坚持立足地缘优势,依托学校“对俄办学”战略,开设“考古学+俄语”实验班,培养渤海考古和俄罗斯考古的专门人才,并与俄罗斯共建硕士联合培养机制。

实践教学与研究

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科拥有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资质者共4人,具有丰富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经验,目前已获得团体发掘领队资质。十余年来,考古学科的师生深度参与了多次国内、国际的田野考古工作。

一、中俄联合考古工作

近年来,学科相继开展6次中俄联合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承担省部级以上“涉俄”项目8项,累计经费110余万元。包括俄罗斯乌斯季·伊万诺夫卡遗址、克拉斯基诺城址,黑龙江沿岸遗址联合考古调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葬出土遗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古发掘报告

二、国内田野考古工作

自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科成立以来,团队在国内积极参与了多项田野考古工作,这些工作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在2011年至2015年的初步探索阶段,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系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以外的多个遗址。作为多家考古单位联合考古队的重要成员,团队参与了多个遗址的发掘工作,其中包括山西省翼城大河口遗址、吉林省吉安市永安遗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乃林皋遗址等重要考古点。在这一阶段,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为后续的考古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习学生进行

现场布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习学生进行

划剖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习学生进行

现场绘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习学生进行

清洗陶片

自2015年起,考古学科在前期积累的田野考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立足龙江考古的基本策略,广泛参与到黑龙江省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的考古工作当中,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在黑龙江省内建立起了抚远市亮子油库、大庆市九间共2处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基地依托相关遗址,积极为科研展示、遗址保护、生活保障服务,集文物整理、标本保管、科研教学、展览陈列等功能于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生在亮子油库

遗址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亮子油库

发掘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抚远亮子油库遗址出土陶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导教师于九间遗址

指导学生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间遗址库房陈列的

出土建筑构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南山考古队员

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南山遗址

出土的玉器

取得成果

教学成果

近五年来,考古学毕业生人数每年保持在18-31人。毕业生升学率持续上升,大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体现了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术吸引力。 在 就业方面, 毕业生能够在短期内顺利找到工作,就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毕业生主要进入各级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单位,展现出了良好的适应能力与发展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成果

近五年,学科成员共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大专项1项、重点专项1项、一般项目4项、横向课题2项,其他项目8项,累计到账经费400余万元。在《考古》《文物》《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考古与文物》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相关研究紧紧围绕黑龙江流域史前考古、靺鞨-渤海考古、辽金考古等学科特色展开。在对俄考古方面,学科出版了首部中俄联合考古发掘报告,联合开展考古调查4次、发掘1次、“联合搜寻在中国境内牺牲的苏军烈士遗骸活动”1次,联办中俄学术会议2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科未来展望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科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为龙江考古教育领域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展望未来,学科将从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推动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科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积极探索创新的实习实训模式,通过校企合作、遗址现场教学等多元化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科还将积极推动跨学科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资源的整合,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科将大力引进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并加强对校内教师的专业培训,力求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出众的师资队伍。

黑龙江大学考古学学科立志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考古人才。学科将通过深化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将本学科打造成国内外具有高水平影响力的考古学学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出黑大师生的智慧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来源 |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排版 | 张鹏宇

责任编辑 | 邵明琛 王思聪

审核 | 肖博宇 张笑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