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日前,花溪区表彰一批行业领军民营企业家和优秀民营企业家,通过表彰先进,激励更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积极投身花溪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其中,贵阳花溪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法人宋培伦上榜2021-2023年“花溪区行业领军民营企业家”榜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耗时20余年,打造一个石头王国。这是众人对夜郎谷的第一印象。随着岁月的累积,夜郎谷名气越来越大,已然成为省内外游客的必选打卡点,也是花溪区的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

5月19日,北京游客杨鸿远专程前往花溪,亲眼目睹夜郎谷展现出的“光怪陆离”。“早就听说有这么一个神秘的石头王国,果然是既梦幻又惊艳,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杨鸿远看着一个个造型奇特的巨大人脸雕塑,惊叹夜郎谷的原始粗犷和妙趣横生。

令无数游客惊艳不已的人脸雕塑群大多起于上世纪90年代。1996年,宋培伦经过多方考察终于选定打造夜郎谷的点位,一个荒无人烟的废弃矿山。选择这样的地点,宋培伦有自己的考量,一是还原儿时梦境,二是方便就地就近取材。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宋培伦从小就听到很多关于夜郞的传说,看到傩戏等民间传统文化表演,这些朴素、神秘的元素时常出现在儿时梦境,成为他对夜郎谷的初步设计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贵州喀斯特地貌,石头多,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石漠化。看着这些仿佛从地里“长出来”的石头,宋培伦就想就地取材,尝试用石头做出文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宋培伦带领当地群众用石头打造夜郎谷,人脸雕塑几乎全部用石头制作,眼睛的突出部分就是当地废弃的破陶罐,造型很夸张。刚开始建设时,还受到当地群众的质疑:“别人都是做慈眉善目的佛像,你这些凶神恶煞的玩意儿,谁喜欢?”

对此,宋培伦不以为然。在他眼里,这件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作品是他值得骄傲的代表作,将石头雕塑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打造成文化旅游产品,他称之为大地艺术或者环境艺术。

事实证明,夜郎谷的独特艺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经过20多年的发展,曾经人迹罕至的废矿坑如今已经成为旅游打卡的网红点。每年来夜郎谷的游客数以百万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夜郎谷接待游客6.36万人次,位居全市接待数排名前十景区。2023年,景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万。今年,景区旅游收入有望突破2000万元。

人气暴涨的夜郎谷也成为民间手艺人和草根艺术家的孵化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过程中,夜郎谷探索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平台,通过文化创作带动当地发展,实现反哺。为此,夜郎谷无偿为非遗文化和民间手工艺提供经营站点,不收取租金,不收益分成,只为他们提供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这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木叶叔陈忠华,他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人称“木叶大师”。他从小跟随父亲学吹树叶,经过30多年苦心专研,在树叶吹奏的道路上探索出独特的吹奏技艺,曾在多次大赛中获奖,并到多个国家巡回演出,用一片树叶把贵州的音乐吹到世界各地。

在夜郎谷,思雅河畔,木叶叔支起一个免费教学点,专门教授游客吹树叶,他的学徒遍布天南海北,可谓“桃李满天下”。“这里是我的家,我已经在这里待了十多年,既可以传播贵州的文化,又能锤炼音乐技能,是双赢的好事。”木叶叔很感谢夜郞谷能提供这样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安顺市西秀区的非遗传承人宗莫艳在夜郎谷开蜡染店已有四年时间,店里服饰、包包、文创产品等一应俱全,价格从十多块到几百块不等。独特的颜色、别致的款式吸引不少游客进店选购。

“蜡染是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用品,极富民族特色,很受游客欢迎。”宗莫艳介绍,五一期间,店里的销售额达到两万多,而去年全年营收约30万元。

开店之余,宗莫艳与姐姐共同开创生产基地和产业基地,通过免费培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贵阳安顺共有五家店铺,夜郎谷是其中之一。有了夜郎谷免租金免分成的优惠政策,压力更小、底气更足,争取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群众因蜡染受益,为乡村振兴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宗莫艳说。

据初步估算,夜郎谷现有各类经营站点40余个,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余个,可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每年实现手工艺品产值约600万元。此外,景区还带动周边思丫村、洛平村民宿、餐饮发展,带动就业200余人。

“有专家曾评价,宋培伦老师用一个艺术家的坚持和创作,把当地随处可见的资源发挥到了极致,奠定了一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贵阳花溪夜郎谷喀斯特生态园总经理朱迪说,“未来,我们将以此为基础,从更高更全的角度统筹和打造景区,让夜郎谷成为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景区,更大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让夜郎谷真正成为贵州、贵阳的文旅名片,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文化作品,更好造福社会。”

记者 李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