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是第四个"国际茶日"。2019年11月,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中国茶文化兴于唐,繁于宋。千载以来,品茗饮茶在中国被视为生活之雅事,盛世之清尚。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成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范立云是北京化工大学英语系副教授、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

她的茶文化课,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介绍,吸引更多匈牙利人和来自各国的学生关注"中国国饮",传播传统非遗文化和积极健康的中国价值观,增强中匈文化认同。她的课程凭借有趣的话题和有深度的内容,收获了许多学生的喜爱。

学生们和当地民众渐渐了解、熟悉、爱上中国茶,从而心生对中国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文化课堂】

2019年,范立云来到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文教师。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叫《我想喝茶》,每当讲到这一课,范立云都会给学生泡茶喝,在喝茶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表达,了解中国文化。她发现,学生们特别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当地民众对中国茶的热情也非常高。他们不仅喜欢喝茶,还对茶叶的种类、喝茶的礼仪等十分好奇。

于是,从2023年秋季开始,范立云在学校开设了茶文化课。在课堂上,她以茶为线索讲中国文化,包括中国的山川、建筑、美学、养生,以及中国的哲学。她希望学生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魅力。

中国人以爱茶闻名,有客远来或遇知音时总爱以茶会友,所谓"一盏清茗酬知己"。

这门茶文化课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一定要喝茶,听茶文化有关的故事。每次上课,范立云都会为学生准备自己亲手制作的茶点。她说:"因为中国人讲究待客之道,家里来了朋友都会端上一杯茶,所以我就想用一杯茶来体现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从神农尝百草到陆羽的《茶经》,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再到中国茶饮的变迁,以及不同茶叶品种背后体现的中国地域文化,这一切都让学生们惊叹不已。

范立云开设的茶文化课深受学生们欢迎,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有很多令她难忘的瞬间。

范立云:

"在大学开放日的时候,我结识了一个爱茶的米什科尔茨大学的博士。后来在我的茶文化课上,他带来了自己珍藏的太平猴魁,这是他几年前去中国朋友送给他的。在课堂上,我们一起分享了这款茶,观察它的特点,品尝它的味道。在这个地方,跟学生一旦有交流,我们就会碰撞出很多美好的东西。

我有一个学生叫马云迪,他特别关注中国的历史。在结课报告中,他讲了陆羽、神农。也有的学生比较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饮茶方式。他们感受到,中国人喝茶讲究的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所以我们从茶到水到茶具,到整个环境的设计,都要体现一种和谐宁静的美。

这学期基本上每次上课我都会自己做个茶点,让他们感觉到中国人是非常友好、非常替人考虑的。我跟他们说,中国人讲究的是分享。于是在这学期的最后一节茶文化课上,我自己做了一款蔓越莓曲奇,有学生买了一包茶点,有学生做了一个蛋糕,还有一个学生做了匈牙利当地的一种饼干,加了金枪鱼酱,特别好吃。

上学期的茶文化课结束以后,很多学生就专门去买了茶具,买了很多不同的茶,他们专门去布达佩斯,找寻中国茶馆。现在他们不仅爱茶,还懂茶。学生们说:我们都有一颗爱茶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立云为学生们准备的茶点】

通过茶,范立云交了很多匈牙利的朋友。她发现,随着两国人文交往的日益密切,在匈牙利越来越多人爱上了中国品茶。许多朋友对范立云说,在未来,他们很想到中国求学、旅游,也想看看北京、四川、云南,去看看茶的故乡,看看今日之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立云和学生们一起包饺子】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边走边看》

图片丨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丨李嘉 杨子楠

签审丨王鑫

监制丨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