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嘉宾合影,左五为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左六为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 来自澎湃新闻

"先有崧泽村,后有上海城。"

2014年5月18日,1.5万平米的青浦赵巷镇崧泽遗址博物馆内,诸多设计者中脱颖而出的铜雕墙迎接着一批批开馆贵宾:根部是崧泽的树木和先民生活所用的鼎、豆、壶等器皿,顶部是东方明珠等现代标志建筑,满墙设计吸引了众多眼球;二楼"古今崧泽"更让人惊叹:夜空中月亮高悬,一边,6000年前临水居住的先民生活场景,篝火点了起来,男子或在空地打磨石器、或于河边捕鱼,女子或采摘果子或在半干栏棚内缝补、育儿;另一边,帐篷里是真人实拍的1:1幻影成像《考古人的一天》,再现了1960年代的考古人首次发掘时的忙碌:发掘、测绘、拍照、记录,清理鹿角、陶鼎等。这两边,共顶着一片崧泽村夜空,6000年穿越同一夜。创意引得当时的国家文物局领导连连追问用了哪些技术、成本如何。

十年后的同一天,2024年5月18日,崧泽遗址博物馆策展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高蒙河和150余位同道者回忆和分享这些细节。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的研究和教育",崧泽博物馆迎来了开放十周年系列活动——"上海之源"话崧泽。作为上海区域内发现的最早有人类活动地之一,崧泽遗址被誉为上海远古文化、史前文明的发源地,是上海6000年历史的实证,也被誉为"上海之源"。在学术报告环节,通过遗址博物馆这十年,见物透史,以史增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脱颖而出的设计铜雕墙 拍自高蒙河PPT

命名"崧泽文化"是解读长三角史前文化的钥匙

崧泽遗址在1957年被发现,经过此后多次发掘,直至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上,上海考古前辈黄宣佩先生提出"崧泽文化"概念。"崧泽文化"的命名,在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看来是"至关重要"。"这是解读长三角史前文化的钥匙!"陈杰回忆,在正式命名之前,有人将崧泽遗址归属于江苏的"青莲岗文化",也有人提出归属于"马家浜-良渚"文化链。黄宣佩先生排除争议命名后的第九年,即1987年,《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面世,进一步证实了黄宣佩的论断,崧泽文化不同于此前的距今约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而是在两者之间的承上启下者。在上海有七处其他遗址属于崧泽文化,而在长三角则存在覆盖安徽、江苏、浙江的崧泽文化圈。

陈杰例举了崧泽遗址上的"第一人",即一批同一时期即距今6000年左右的先民头骨,他们使用的炊器,佩戴的玉器,打磨的生产工具。而在长三角地区,张家港的东山村墓葬里发现了"崧泽王",因为墓主人的随葬品明显多于崧泽的朴素先民;2007年,在安徽含山的凌家滩大墓里,发现了被玉器等随葬品覆盖全身的墓主,此时贫富悬殊已经出现,阶层有所分化,神权、军权备受尊崇,这些都说明了崧泽文化是解读长三角史前文化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凌家滩墓葬中,墓主人全身被玉器等随葬品覆盖 拍自陈杰PPT

聚焦到上海,因为海岸线"冈身"在距今7000年左右才在今天的上海西部逐步形成,彼时就有马家浜人移居于此生存,因此"先有崧泽村,后有上海城"具有扎实的考古支撑。

不仅是最早上海起源地,也提供了中华文明起源实证

"过去,我们一直把崧泽文化看成是‘上海6000年’的实证,其实,今天我们可以放在中华文明起源的体系里重新审视崧泽文化的价值。"高蒙河把视野放得更开阔,在陈杰的演讲中也给出了佐证。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诞生100周年,崧泽遗址入选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上海唯一入选的古代遗址。此前因为崧泽文化考古学上的重要性,崧泽遗址被评为"二十世纪全国百大重大发现"。

比起这些已被广泛传播的荣誉,陈杰更看重的是半年前国家文物局的成果发布。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距今5800年前,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阶级分化,进入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从距今5800年至3500年形成了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而古国时代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距今5800年到5200年前后,这正是崧泽文化的年代。第二阶段为距今5200年到4300年,正对应良渚文化的年代。第三阶段为距今4300年到3800年,正大致符合广富林文化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

"崧泽文化不仅是上海的,更是中国的。"高蒙河指出,崧泽遗址不仅埋藏着上海6000年历史,又堆积着五千多年前中国文明起源重要证据的典型遗址。"崧泽遗址不仅仅是最早的上海起源地,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见证地。"陈杰则认为,崧泽遗址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关键实证。考古成果带来文化自信,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是建筑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

"让文物活起来",文明标识体系和遗产传播体系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从事公众考古多年的高蒙河认为,博物馆传递着古代价值和当代价值。古代价值体现为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而当代价值则体现在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传播价值。"让文物活起来"是2022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新提出来的六个字。高蒙河总结百年考古取得的两大成就是从原来的发现、研究推广到保护、利用、传承。"让文物活起来"就是传承。百年考古也构建了两大体系,一是构建中华文明特征的标识体系,二是创新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播体系。

以崧泽传播考古成果为例,它依靠了"四大天王",即内容为王,形式为王,创意为王,传播为王。高蒙河举例,当年铜雕像的设计就是创意之举,过程性手段、数字化手段都是非常有效的传播方式,比如文首提及的"古今崧泽",比如用沙画对比古今上海。与文旅的结合同样吸引人,高蒙河回忆了2019年从广富林遗址公园出发的长三角一体化考古之旅,以考古遗迹为主线,以探究中华文明为主题,广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崧泽博物馆十周年特制明信片六张之一

作为下一个十年的出发,在庆贺的日子里,"崧泽映巷"——崧泽印象馆启动开工,集"文化+禅意+双创+旅游+社区"于一体的重塑"上海第一村"规划,传棋部落、净心岛岸景等设计既映射曾经的"崧泽文化"也映射未来的"青浦赵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钟瑞滨描绘蓝图,在三公里文化圈基础上,更好创新社教品牌,把学术话语转为大众话语;加强考古类遗址博物馆协同共赢;融合生态游、户外游、都市度假、考古研学等文旅商融合深度发展。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向义海则发出倡议,保护好崧泽文化遗址,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希望"崧泽"能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IP",为公众带来更多充满惊喜的文明探究和文化体验。

纪念会上,赵巷镇带来的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田山歌"高亢激昂的旋律让人萌发乡情,广场上14项非遗展示搭建的集市吸引了很多青年驻足,文明传承就在这样的"大学校"里流淌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崧泽印象馆效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集市

作者:李念

文:李念 图:网络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