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样东西根本算不得武器,只是官兵日常佩戴的御寒之物,却能够令蒋军官兵闻之色变,不战心怯。这个神奇的物件便是“狗皮帽子”了。为什么区区一顶帽子,就能起到如此强的心理震慑效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狗皮帽子在东北十分常见,由于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不管是军队还是普通百姓家都会佩戴。如果论保暖,貂皮的自然更好,但大批量使用的话,只有狗皮能负担得起。解放战争期间,进入冬季后为了保护战士们的头部、避免冻伤,我军东北野战军(四野)自上而下都配发了清一色的狗皮帽子,不光质地厚重还能遮住耳朵,是御寒佳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顶小小的帽子却意外起到了军事震慑效果。众所周知东北野战军是我军第一个百万人级别的野战军,重火力配备甚至超过蒋军。因此1948年之后无论关内关外,信心不足的敌人都不希望和东北野战军正面交手,爆发决战。冬季的“狗皮帽子”就是东北野战军的一个显著外在标志,看到成群结队出现的“狗皮帽子”,通常就意味着东野主力来了,国民党军还没打就会闻风丧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80万人秘密入关,开赴华北战场。程子华先遣兵团攻打北平外围的密云,原本傅作义是不知道的。但密云守军发来电报,声称此次攻城的部队不是华北解放军,因为清一色带着狗皮帽子,重炮和自动火器也远比之前多,很有可能是其他战区来的新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多识广的百战之将傅作义大惊失色,毫无疑问是东北野战军提前结束休整,入关参战了!只有全歼了卫立煌集团的东北解放军才会佩戴这种帽子。傅作义急忙调他的王牌军从张家口往北平赶,坐着400辆大卡车火速开往北平,以确保华北剿总安全。但是来不及了,不光35军在半路被围歼,平津两地也在49年1月得到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傅作义这样的国民党地方军阀怕“狗皮帽子”,被老蒋视为精锐的中央军更是怕得不得了。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华东战场上我军发起规模浩大的淮海战役,两军参战兵力超过140万,如果没有其他战区解放军加入,从纸面兵力而言国军还略占上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华东国军深知东北国军已经被东北野战军全歼,华北也岌岌可危,下一步东野势必大举南下,一旦实力超群的东野大军进入华东战场,显而易见可以决定胜败走势。徐州剿总的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等主要机动兵团司令官都在推算东北野战军进入华东战场的可能性,一旦东野参加淮海战役,则解放军东野、华野、中野三大野战军齐集,将毫无悬念地迅速压死华东战场上的蒋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野此时在碾庄久攻黄百韬兵团不克,结果国军士兵看到进攻中的解放军士兵头顶“狗皮帽子”,顿时顾此失彼,大呼“东北野战军来了”,士气受到很大影响。黄百韬第7兵团最终被全歼,当然东北野战军事实上没有来到徐东一带,只是华野新补充了一批御寒的士兵棉帽,看起来有些类似东北野战军的装束,造成了敌人的恐慌。然而就这么一个细节,就能令蒋军心理防线崩溃,可见当年东野的实力有多么强悍,令各个战场的蒋军都在忧虑和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