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集铺垫了教学理念的新旧碰撞,在第3-4集“师生同框”情节中爆发。编剧以干练、克制的笔触、张弛有度的节奏,展现了矛盾冲突,但又很快巧妙地化解,反转再反转,让人久违地感受到了剧作本身的魅力!

梳理目前的4集,每集都设计了一个主要冲突情节——第1集写补习班讲师vs高中老师的“矛盾”,着力刻画出女主惠珍的性格以及行事风格。

第2集是惠珍阻挠俊浩放弃大公司来应聘补习班老师,用这件事的“越界”写两人关系的转变,也埋下教学理念不同的冲突点。

第3集围绕着新宣传广告“师生同框”,惠珍俊浩准备了联合授课、免费试讲来开辟希元高中招生,遭到最大竞争者“白发魔女”挑战,同时俊浩同期新进讲师南清美,打算和惠珍开一样的课,形成了内忧外患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4集“师生同框”的试讲课程遭“白发魔女”商战算计,竟只有一名学生出席!惠珍受俊浩触动,1vs1授课抓住了那一名学生的心,也找回了教育初心。而那一名学生正是希元高中的第一名!所谓,擒贼先擒王~

冲突加码、反转不断,3-4集精彩升级,而且由于前2集基础打得非常扎实——职业背景和教育主题,人物性格塑造,以及男女主身份关系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地基打得好,3-4集非常自然流畅地可以多着笔墨在冲突上,同时男女主关系又可以成为平衡紧张感、给予冲突和冲突之间“喘息”的空间。

尤其第3集惠珍和俊浩在教室开小灶,差点被南清美发现,两人紧贴着躲在门后,黑灯、亮灯之间,暧昧递进,不愧是“Melo匠人”安畔锡,氛围感实在是太撩拨心弦~

3-4集的暧昧升温只是附加效果,我非常喜欢的一点是编剧很真挚地在写两人之间的精神契合。在俊浩眼中,惠珍是恩师、人生导师的存在,但观众的视角看来两人互为彼此的贵人,不是局限于爱情层面的,而是关于···

再回顾一次前2集讲“阅读”的台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阅读、展开新的世界,如果用在“人”上,透过“阅读”一个人,展开(认知)一个新的世界。

也许有些抽象,文本可以被阅读,一个人如何被阅读呢?

——从认识和理解开始,然后就会思考、好奇、求知,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第4集又可以追加一项,去了解那个人的生平故事,也可以有助于“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带一提讲作家生平这一段戏十分精炼、显出编剧不凡功底,向观众展示了惠珍作为老师真正的魅力,同时也是俊浩着迷的理由;惠珍找回初心、俊浩表露爱意眼神,两人教育理念的分歧和冲突被化解,以及正如我上篇分析所说,这确实是一种正向的文化输出。

综合看来是“超浓缩”级别,蕴含并表达了多层含义的精彩段落!

言归正传回到“阅读”,正是惠珍教会了俊浩阅读的方法,反过来说,他通过惠珍,对学习、教育才有了这个“阅读”的信念。

学会阅读方法的俊浩,重新回到惠珍的世界,以一个平等的身份,“阅读”她,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打开新的世界,两个人的世界。

当然也可以通俗地理解成高中时的俊浩是因为喜欢惠珍而开始努力读书,从8等级变成第一名的,然后对初恋的老师念念不忘所以来追她。

但是让我引用安畔锡导演的观点:“《毕业》的本质是通过对于人生与社会的阅读,而达到人生与社会的毕业······”

也许我们是通过阅读一个人,去认知一个世界······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们有时是通过爱一个人,去认知一个世界,最终又反过来认知自己的。也许那就是人生的“阅读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俊浩这句乍一看有些暧昧、撩人的台词,后面又在惠珍临近溃败时以黑白的回忆形式闪回,成为她振作起来的力量。

事实上她也正透过“阅读”她曾经的学生,而重新唤起那个拥有纯粹信念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喜欢这一段,惠珍讲课讲得开心,不知道何时已经走下讲台,很自然地蹲在学生身边,从镜头的权力关系层面看,她已然放下作为老师的威严,成为学生的朋友。

这里又穿插黑白回忆,俊浩想到考大学查成绩时,看到首席录取的好消息,两人都超级激动、全然忘我地拥抱庆祝。在这两个不同时空的镜头中,师生的界限都是不存在的。

俊浩看向惠珍的眼神融合了尊敬和爱意,是非常温暖、细腻且真挚的情感流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忆的部分梦回《春夜》经典的图书馆场景!第1集Ending重现《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红色雨伞,第4集竟然又call back《春夜》,真是情怀满满~

虽然师生同框的噱头大失败,但因为这一名学生是希元高中的全校第一,让局面出现了逆风翻盘的机会。

有趣的是,这个学生原本是“白发魔女”助手派来探底的,没想到直接被惠珍魅力收编,他决定换到惠珍的补习班,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可比什么商战有效果多了,惠珍的希元高中开课计划,看起来还有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忍不住又要夸编剧,连讽刺都这么有文化,“白发魔女”用典《壬戌记》讽刺惠珍俊浩的“师生同框”只是无用的精神胜利法,公然挑衅惠珍,却不料全校第一已经被自己的猪队友送去敌方阵营。

这段情节的反转和讽刺力度极强,戏剧张力拉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第一集与惠珍争论“矛盾”的高中老师也仍坚守着自己的教育立场,这条线也很有意思,可以一窥韩国体制教育的现实,更有趣的是还和现实意外呼应上了,剧播之后韩网出了新闻,大意是教育界人士很不满这部剧对高中老师剧情的展现。

大概是剧写得太真实,教育的遮羞布被掀开、觉得凉风飕飕~直白讲就是戳到痛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对应试教育弊端的描写,无论是公共教育还是补习班,都可以看到编剧的批判倾向。

最明显的就是3-4集惠珍和俊浩筹备联合授课时的矛盾。

如果两人是各教各的,理念方式不同也就算了,但正因为“师生同框”联合授课,两人不得不直面分歧,这也是剧情设计的巧妙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珍的重点在招生、应试,是很现实、完全目的导向的。我觉得应试教育本身就是某种目的导向为驱动的产物吧。

特别提一下这里的小技巧,从惠珍拍桌子、说“不需要介绍作家”,到“重点拿满分”这三个镜头,中景变近景,人物在画面中占比变大,但镜头不是用一般的拉近而是用跳接(jump cut),这样分明更加有压迫感

如上篇我写新旧交锋的观点,惠珍的方式是老旧的。虽然她本来不是那样,只是在大染缸久了,加上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现实,所以她完全变成了“老顽固”一样的老师,非常会压题、让学生直接背起来。

相对于惠珍的“旧”,俊浩的角色就代表了“新”,但也不是全然的创新,而是回归初心的,某种理想化的教育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才看到第4集我还不能贸然判定编剧的创作意图(现在下定论怕会变成过度解读),但我又隐隐感觉很可能是这样,通过写这两个人后面在一起、相爱,也许隐含着编剧对教育真正的期许、某种理想化的结合——

用懂得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发学习的方式,去达成无法改变的体制下应试教育的成功,教育可以做到、并且至少应该做到这样,才不至于那么冰冷、那么令人窒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