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

新闻发布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重庆是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全市现有野生维管植物近600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江河鱼类18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动物128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60余种。因此,加强重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阳掌突蟾。

近年来,重庆市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开展调查观测、评估禁渔成效、系统保护利用等举措,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重庆成立由17个部门(单位)组成的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印发《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分解目标任务,并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督查督办。

在开展调查观测方面,完成14个区县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及评估,持续推进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专项调查显示全市分布黑叶猴263只,在19个区县发现林麝。完成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富集区调查,更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建设观测网络,布设阴条岭、武陵山、金佛山、华蓥山等4个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及36个固定观测点。连续多年在江津綦河流域监测到中华秋沙鸭稳定越冬种群,发现云阳掌突蟾、金佛山尖尾天牛、巫山黄芩、巫溪马铃苣苔等全球新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秋沙鸭在綦河越冬。李莉莉、瞿明斌/摄

长江鲟。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鲟。资料图

在实施长期监测,评估禁渔成效方面,完成市内14条重要河流及6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布设监测点41个,常年开展鱼类资源监测。完成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135个产卵场核查。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监测船单船捕捞量由禁捕前3.6千克/船·天增加到22.2千克/船·天,鱼类资源量明显增加;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胭脂鱼从1尾增加到105尾,岩原鲤从3尾增加到353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

此外,重庆还坚持多措并举,系统保护利用。严格就地保护,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地218个,占全市国土面积15.4%,9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数和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阴条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 谢智强/摄

落实迁地保护,实施植物扩繁中心建设、濒危物种保护研究等项目30余个,建成银杉、水杉扩繁基地7个,保护鱼类收容救护中心4个。重庆动物园繁殖珍稀野生动物45种249只,救护动物71种207只,首次成功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北领角鸮。

强化拯救保护,启动雪宝山白冠长尾雉野化放归试验;升级建成崖柏科研繁育基地,累计野外回归崖柏3200亩、52万株;开展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人工繁育研究,建设接力保种基地,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中有升。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2023年完成营造林5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133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266.7平方公里、“坡坎崖”绿化美化22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500余万平方米。广阳岛、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并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2.1%提升至2023年的55.06%,跻身全国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