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多亏了巡察组,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农田被水冲毁了。”近日,隆回县委第一对村巡察组在小沙江镇花龙村巡察时,群众反映该村11组排水沟因水流量过大,排水量过小,水流漫过路面冲毁农田。为确保不影响春耕生产,巡察组立即进行交办。相关部门勘察现场后制定了解决方案,正在铺设过水涵洞。新一轮对村巡察开展以来,隆回县委巡察机构创新运用“三个三”工作法,着力推动对村巡察提质增效。

抓住“三条路径”,强化统筹村级巡察覆盖。近年来,隆回县不断探索巡察工作新路径,在推进巡察工作中,通过“巡乡镇带村”“直接巡村”“优化巡察人员配置”三条路径推动村级巡察覆盖。巡乡镇带村。在对乡镇开展巡察时,县委巡察组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取3个以上问题反映集中、矛盾较多的重点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政治巡察。直接巡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授权成立对村巡察组,对县委巡察组巡察以外的村社区开展直接巡察,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着力发现群众急难愁盼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有效解决。为破解对村巡察力量不足、业务不精的困境和瓶颈。该县在优化巡察人员配置上下功夫。按照“专职+兼职”的工作思路,实行“2+4+N”人员配备模式,即由2名县委巡察组的工作人员进组指导,从纪检、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选取懂农村工作、敢担当的4名干部进入对村巡察组专职开展对村巡察。同时,从乡镇基层党建办、乡村振兴办、民政办以及村级纪检委员中确定10名左右的后备力量,根据每个村的不同情况,适时参与巡察。

明确“三种分类”,提升对村巡察的精准性。立足隆回县572个村(社区)实际情况,县委巡察机构会同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将村(社区)分为城镇社区、边远山区村、产业发展村等3类,其中城镇社区107个,边远山区村62个,产业发展村403个。分门别类明确巡察监督重点,制定差异化监督指标,科学分配进驻时间和人员力量,合理安排巡察方式,做到因村制宜,增加对村巡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围绕“三个关键”,提升巡察工作质效。做足对村巡察前期准备。在开展对村巡察前,县委巡察办向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等单位充分征集被巡察村(社区)有关情况,通过分析研判、坚持问题导向,形成问题清单,确定应予关注的重点问题和重点对象,并及时分送给各巡察组,确保做到巡有方向、察有重点。优化巡察流程。各巡察组在巡察过程中不开动员会,不搞民主测评,直接进村入户走访了解情况、收集问题线索,优化巡察流程,除做到“六必谈”“六必访”外,重点关注利农惠民资金的落实情况、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把更多的时间投入明察暗访和现场调查中。简化巡察整改。该县巡察机构推行“一张清单”模式,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集成在一张清单里,便于被巡察村对照整改、对照销号。此外,对村(社区)巡察发现的问题,每巡察完一个村(社区),就立即进行反馈交办进行整改,让巡察整改转变成群众看得见的切实成效。(孙武、罗曼、曹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