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进行到第三年。在2022—2023年夏季期间,俄军在战场上处于严重颓势:其最初针对乌克兰全国的“闪击战”遭到彻底失败,从基辅到切尔尼戈夫到苏梅地区丢满了被摧毁或被遗弃的俄军坦克;2022年秋,俄军在哈尔科夫地区被“弱小”乌军打出了崩溃式的惨败,随后又丢失了赫尔松地区。到2022年底,俄军在对乌前线可谓跌到谷底,甚至不少人认为俄国人可能很快被击败,灰头土脸地退出乌克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人对战争的胜利往往聚焦于先进武器:大到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苏-35战机,小到前线新式的无人机。或者沿用古代英雄演义的方法,认为完全取决于某些将帅的战略战法。但实际上,俄军能逆风翻盘最重要的招数其实很朴实又很残酷:搜罗到了足够多的兵力来填充战线、承担伤亡,取得了人数和火力上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可能地搜罗兵力,然后利用人数和火力优势压倒对方,这恐怕是苏-俄军从二战以来积累的“制胜绝招”。但这样的“绝招”也是十分残忍的。大量俄军动员兵来自于偏远地区,给当地带来了严重损害。俄军指挥官在战斗中也倾向于使用巨大的伤亡夺取战果——因为后方的新兵可以很快补充这样的损失,他们不用顾忌这样的伤亡:根据乌克兰国防部的战报,截至2024年5月,已对俄军造成49万人的伤亡。这个数字虽然出自对手的宣称战果,无疑是偏高的,但也折射出俄军人员伤亡之巨。而根据俄罗斯国内反战网站的统计,到2024年春俄军的不可恢复损失数量达到20万人左右(阵亡、重伤、失踪)。这样严重的人员伤亡属于越南战争后历次冲突和战争伤亡之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