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的一天,湖北黄安的七里坪来了一个陌生人,这个人平常从未出现在这里过,大家都对他投去了异样的眼光,但是反观这个陌生的男人,他则显得十分激动,脸上表现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这个陌生男人在村子里转悠了很久,摸索了半天,最终停在了一个茅草屋前。似乎是想了很多事情,陌生男人的手许多次探出又收回,始终没有敲开门。

终于,男人仿佛下定了决心,敲开了这扇门。

门后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看起来她的岁数已经很大了,看到这个陌生男人,这位老妇人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询问道该名男子来这里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国仲

这位陌生男人身穿军装,只见他一下跪倒在了地上,对着这位白发老妇人喊了声“娘!”

老妇人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愣了很久才缓过神来,赶紧扶起这位陌生男人,表示道自己的儿子很久之前就已经牺牲在战场上了,他会不会是认错了。

听了老妇人的话,陌生男人顿时泪流满面,他抬起头看了看老妇人,老妇人的脸上已经生满了皱纹,岁月让她饱经风霜。看到这样的情景,陌生男人哭的更凶了,他表示道,自己就是老妇人的儿子,多年前瞒着家里去参军,如今才归乡...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该名男子便是郑国仲。

郑国仲出生于1913年,老家在湖北黄安。郑国仲的家庭是典型的农民家庭,郑国仲的出生只为家中带来了片刻的喜悦,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生活的难题。彼时的中国局势十分动荡,很多百姓都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郑国仲的家庭也不例外。

家中人口多,本来就吃不饱饭,郑国仲的出生更是让家庭的经济情况雪上加霜。年幼时的郑国仲经常吃不饱饭,尽管他的父母十分努力的工作,但还是仅能糊口。当同龄的小孩子都在学校读书的时候,郑国仲就开始跟着父母在田地中干农活。

稍微长大了一些,郑国仲认识到,这样的生活是没有个头的,要想改变生活,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年幼的郑国仲去了一家裁缝店,给人家当学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国仲

虽然没读过书,但是郑国仲很聪明,师父教什么郑国仲很快就能学会,也正因如此,郑国仲帮助家庭改善了生活。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国内动荡的加深,百姓们手中的钱财也都越来越少,百姓们不得不紧衣缩食,哪还有闲钱去做衣服。

1927年,湖北进行了一场成功的起义,那便是黄麻起义。彼时的郑国仲只有十四岁,但是受革命浪潮的影响,年幼的郑国仲慢慢地接受到了关于革命思潮的知识。郑国仲发现,红军战士们心系百姓,他们是可靠的,于是便决定参军。

但是郑国仲的父母都不同意郑国仲参军。为了参军,郑国仲瞒着父母,偷偷来到了征兵处,想要入征红军。

彼时的郑国仲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十分精明,他之前对红军的了解其实并不算多,所以在参军之前,他必须充分地了解红军这支队伍。他来到征兵处,询问正在值班的战士“红军是做什么的啊?”

看着眼前的这个少年,值班的红军战士并没有敷衍了之,而是郑重其事地向郑国仲介绍了红军队伍的性质,这位红军战士表示到,红军是为百姓们谋福利的军队,他们帮助百姓,打倒恶霸,要解放全中国!

红军战士的介绍让年幼的郑国仲兴奋不已,他认定了红军队伍是一支能够拯救中国的军队,于是当场表示要加入红军。或许是看郑国仲还很小,红军战士还是十分严肃地表示道,参加革命不是玩过家家,是随时都可能有危险的。

听了这话,郑国仲非但没有表示出临阵脱逃的想法,反而更加坚定,他回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是如何遭受到地主的折磨,回想到自己乡里的父老乡亲的生活是如何的苦难,他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加入这支革命队伍,解救全天下的劳苦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队伍

郑国仲的父母并不知道此事,而且,为了防止父母阻拦自己参军,加入红军队伍后,郑国仲甚至不敢向父母告别。

就这样,郑国仲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在参军之前,郑国仲并没有参加过类似的革命组织,所以,当他踏上战场之后,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事业是如何危险的。在部队里,郑国仲的年龄属于比较小的那一类,但是郑国仲不想因此常常受到别人的保护,于是经常锻炼自己。

不久之后,郑国仲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1935年3月,蒋介石开展了“川陕会剿”的计划。为了瓦解蒋介石的计划,郑国仲担任起了策应党中央主力部队的任务,彼时的郑国仲已经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了,多年的经历让他变得成熟起来,已经晋升为一名团长了。

为了保证主力部队顺利完成西渡嘉陵江的计划,郑国仲负责在苍溪、仪陇一带打掩护。为了“围剿”我军部队,国民党集团派出了一个旅的兵力,而郑国仲这边,却只有一个团的兵力。但即便如此,郑国仲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且最终攻克了敌军,拿下了关键的胜利。

后来,郑国仲参加了长征。在长征期间,我军遭受到了很多苦难,有很多优秀的指战员倒在了长征路上,这让郑国仲十分难过。他不怕上战场,不怕跟敌人拼刺刀,但他最不想看见身边的战友倒下。

晚年的郑国仲经常回忆起长征时期的故事,他表示道,那么好的指战员,都倒在了那里。每每谈到此处,郑国仲总会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

长征结束后,郑国仲跟着大部队参与到了抗日战争之中。在抗日战争中,郑国仲表现得十分出色。1940年,彼时为了围困我军,日本人采取了封锁战术,这给我军带来了很多限制。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郑国仲决定带领着部队冲出去。与此同时,党中央也正在计划一场大规模的战斗,那便是“百团大战”。

郑国仲的任务性质可以说是打响“百团大战”。

在战斗前,郑国仲等人对当地的情况和敌我双方实力对比作了充分的分析。郑国仲了解到,要想打出一个漂亮的开局,就必须歼灭驻扎在白晋铁路一带的日军。郑国仲的考虑是对的,因为日军在白晋铁路附近派出了大量的精锐军,除此之外,白晋铁路还是日军重要的补给线。俗话说,战争中补给线就是生命线,只有击碎补给线,才有可能打赢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这是一项十分危险却又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该项任务十分重要,党中央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将这项任务委派给了郑国仲,由此可见党中央对郑国仲的信任。

接到任务之后,郑国仲也意识到了任务的重要性,于是马不停蹄地带领着部队来到了指定作战地点。

战斗一触即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团大战

随着战斗的开展,郑国仲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该处地点的重要,日本军队在该处布置的军队和防守力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在铁路附近的日军都装备着重火器,火力十分凶猛,战斗刚开始的时候,我军一度被敌人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因此,我军遭到了严重打击。

艰难的情况并没有吓退郑国仲,他再次分析了局势,决定组建一支临时小队,担负起突击的任务。郑国仲更是以身作则,担任起这支“敢死队”的队长。之后,郑国仲带领着战士们,扛着炸药包,端着机枪,冲向了敌人,最终瓦解了敌人的防守线。在郑国仲的鼓舞下,部队的战士们都愈战愈勇。

战斗打赢了,郑国仲完成了党组织的任务,为“百团大战”打了一个漂亮的开局。为了表彰郑国仲在这场战斗中的出色战绩,党中央更是将郑国仲和他部队的故事印在了《捷报》上,以此大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百团大战”击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大大地鼓舞了我国军民的士气,对此,日军十分气恼。为了挽回在“百团大战”中丢失的颜面,日本人开启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

1942年春天,日本人展开偷袭战斗,在我军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疯狂对我军展开攻击。但是日本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攻击的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个个都是精英,他们都是郑国仲的士兵。

但是,彼时的情况是敌强我弱,为了保存有生力量,郑国仲马上下令组织部队进行战略转移。也正是在这次转移过程中,左权将军不幸牺牲。得知了这件事情后,郑国仲十分懊悔,他将左权将军的牺牲归结为自己没有保护好他,这件事情成了郑国仲的心结,一直影响着他。

晚年的郑国仲经常谈起这件事,他表示道,自己对不起三个人,一个是左权将军,另外两个则是自己的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

十多岁就离开了家乡,这么多年过去了,郑国仲始终没有回过家,甚至连信都没写过。很多人不理解郑国仲这样的行为,郑国仲则表示道,自己害怕哪天牺牲在了战场上,不跟家人联系,就是为了让他们有个念想。

1947年,郑国仲随军打到了黄安一带,这里是他的家乡。

彼时的郑国仲已经是一名军队副司令员了。距离他离开家已经过去了十八年了,十八年,家乡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郑国仲却丝毫不感觉陌生,当他重新踏上故土的时候,思乡之情是那么的强烈。

邓小平和刘伯承得知了此事后,当即让郑国仲回家看看。

组织批准了郑国仲回家看看的请求后,郑国仲将自己手里的工作暂时安排了下去,然后收拾好东西就回去了。少小离家老大回,郑国仲幻想过再次见到家人会是何种情形,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竟然已经忘却了自己。

回到家乡,郑国仲按照记忆里的路线摸到了自己的家门口,他想了很多,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尽管他现在算得上衣锦还乡,但是无论如何当年自己也是不告而别,对于父母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郑国仲始终觉得愧对父母。

犹豫了很久,郑国仲还是叩响了门。

开门的正是郑国仲的老母亲,十八年过去了,郑国仲的母亲苍老了许多,但是郑国仲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正当郑国仲准备开口说话的时候,郑国仲的母亲先发问了“长官,你找谁?”

看到母亲已经忘却了自己,郑国仲觉得十分难过,正在这时,郑国仲的父亲也走了过来,看到了郑国仲,也没有认出来,表示道,自己的孩子十八年前便参军了,自那以后没有任何消息,末了,还询问郑国仲有没有见过他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郑国仲

听到这样的话,郑国仲当即泪流满面,他当场跪了下去,说到:“爹、娘,我就是郑国仲,你们不孝的儿子回来了!”

十八年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了爆发,郑国仲的父母捧着郑国仲的脸看了好久,终于认出了自己的孩子,然后一家三口抱在一起,放声痛哭。

郑国仲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在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且取得了许多光荣的战绩。1955年,郑国仲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和平年代,郑国仲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在工作上,郑国仲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同时,郑国仲不忘尽孝道,无论他去哪里工作,始终带着自己的父母。

古话说“忠孝难两全”,但是在特殊时期,郑国仲选择了先尽忠,再尽孝,最终忠孝两全,可谓是一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