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为了自保,无奈之下对自家兄弟抬起了屠刀。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其实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在战场上也配合得相当默契,让李渊省了不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李世民

唐朝建立后,兄弟两个才慢慢离了心,李建成虽然被封为太子,但是在战功和处理政务上,能力却都不如弟弟李世民。

久而久之,李建成的心理就扭曲了,于是便联合三弟李元吉,一起处处排挤李世民,甚至处处陷害。

李世民最后忍无可忍,在进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设下埋伏,发动兵变,一箭射杀了太子李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玄武门之变

事后,李世民被封为太子,随后唐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登上皇位,是为唐太宗。

那么,真实的太子李建成,真的是一无是处么?玄武门之门背后又有什么隐情呢?

在攻打隋朝的过程中,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李世民迅速成长起来,成了不可一世的秦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秦王李世民

自古以来都是立嫡立长。唐朝建立后,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子,而且李建成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表现得也不差。

虽然总体来说,二子李世民可能更优秀一些,但是在李渊看来,立他为太子,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况且隋朝的教训在前,隋文帝杨坚,不就是废长立幼,让他的次子杨广即位,结果怎么着,还不是很快就被灭国了。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不得不考虑历史会不会重现,毕竟李世民和杨广,实在是太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还都很优秀,按理说,李渊应该平衡一下兄弟之间的关系吧。

然而他让李建成坐镇中央,却又让李世民掌握着兵权。

其实李渊这么做,也是出于国防的考虑,既然李建成是太子,那以后早都都是皇帝,所以他必须留在中央,学习治国之道。

而唐朝刚刚建国,国防又极其不稳定,北方的东突厥此时是唐朝最大的威胁。

所以李世民的地位也不能降低,他还得靠这个儿子为他稳定江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打败东突厥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还让李世民开府置吏,也就是说,李世民可以有自己的班底了。房玄龄、程咬金等人就是在这一时期跟随他的。

这时候的李世民,地位仅次于太子李建成,有人快要动摇他的太子地位了,李建成能不着急么。

再说李渊从很多小事上,就能看出他在两个儿子之间,有多么的偏心。

李建成对李世民有了芥蒂之后,就开始处处排挤陷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李建成

有一次李建成在李世民的酒里下毒,害得李世民差点丧命,李渊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惩罚李建成,还跟李世民说道:以后你少去参加聚会!

不仅如此,李渊看出兄弟俩水火不容后,开始明目张胆的削弱李世民的羽翼,他对李世民说,要他建天子旌旗于洛阳,远离纷争。

此时的李世民听完他老爹的话,也就笑笑不说话,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父亲这是在给他灌迷魂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李渊

到时候李建成真的当了皇帝,恐怕他这个做弟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啊,所有受制于人,倒不如先发制人。

李世民虽然当上了皇帝,然而弑兄逼父,总归是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但是作为胜利的那一方,撰写史书的笔,总归是握在自己手里的。

所以说在史书中,玄武门之变寥寥几笔,太子李建成无才更无德,李世民是被逼无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李世民身后虽然有不少支持者,但是作为太子的李建成,背后应该也有不少亲信才对,为何如此轻易地就被李世民一箭射杀了呢?

让人没想到的是,1300多年以后,从一位唐朝大将的墓碑上,找到了答案。

1920年,在甘肃敦煌的藏经洞中,发现了大量文书,其中一份流失海外,被一位法国人半路劫走,这就是《常何墓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何,是唐朝的一员大将,在武德三年的时候,常何就在李世民的麾下作战了,但那时他还并未引起李世民的注意。后来在东征西讨中,慢慢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墓碑上记载:

“( 武德)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門領健兒長上,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骁勇之夫。趨奉藩朝,參聞霸略,承解衣之厚遇,申繞帐之深。九年六月四日,令總北門之寄。”

也就是说李世民把常何调入京师,并赏赐给他金刀子和黄金,并且李世民给他安排的职位,刚好是玄武门。

而常何在玄武门的岗位上,一直呆到了玄武门之变发生。所以早在几年之前,玄武门其实就已经被李世民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建成自然知道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但他不知道的是,常何是李建成的人,所以他也在暗中积极地拉拢常何。

常何表面上答应了李建成的拉拢,但实际上,还是李世民的人。

作为宫城禁兵,应该是由皇帝直属领导的,不过常何早就完成战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如果李世民想要对李建成对手,为何不选在东宫呢?所以说其实一开始李世民的目标就不是李建成,而是他爹李渊。

在李渊一次次的偏心和打压中,李世民彻底对这个爹失望了。

最终,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和手下穿着盔甲带着武器大摇大摆的入宫。

按理说,禁军有权收缴他们的武器,所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渊吉,就是赤手空拳入宫的,结果可想而知。

除掉李建成和李渊吉后,李世民马不停蹄地去见他的父皇,而此时的李渊,还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尉迟恭全副武装来到李渊面前,告诉他太子造反,已经被秦王射杀,自己是来保护皇上安危的。

李渊一听到自己两个儿子都死了,站在自己面前,还是李世民的人,不敢反抗。

后来李世民又把太子和齐王的孩子全部处死,李渊的十个孙子,有的还没成年,就失去了性命。

这时候的李渊,不得不让位给李世民,自己去当一个两耳不闻外视窗的太上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在电视剧中,李建成的形象都是一个典型的反派,那么李建成真的如此不堪么?既然这样,李渊为何还执意想把国家交到一个这么不中用的儿子手里?

但其实历史上的李建成,虽然真的不如李世民那样优秀,但是如果大唐交到他手里,虽然不会出现“贞观之治”,但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首先李建成是有军事才能的,在唐朝建立之前,李建成也是率兵打仗的大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李建成

他率兵首先攻入长安城,奠定了大唐号令天下的基础。

史学者何木风曾说:

“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

唐朝建立后,李建成被作为太子培养,所以要在宫里处理政务。

他积极推行恢复生产,大力发展经济、制定法典,颁布“均田令”等利民政策,帮助李渊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相较于李世民常年征战沙场,李建成信奉儒家文化,骨子里是个谦谦君子。

李元吉曾多次在他面前说李世民坏话,并表示愿意亲刃李世民,但是都被李建成制止了。

在最后斗争的时候,李建成也数次阻止了李渊吉对李世民的攻击,由此看来他还是念及骨肉之情的,也反映出了他性情宽厚的一面。

总而言之,李建成绝不是那种心胸狭隘、无才无德又善妒的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建成和李世民,一个善文一个善武。

或许李建成登上皇位后,无法让大唐一统天下、疆域辽阔,但是做个守成之君,把握好大唐的疆域,好好搞发展,大唐说不定会是另一番盛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