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革命的圣地,自从红军离开江西,进行长征的长途跋涉,最后于1936年抵达延安,到1948年转战到西柏坡。在延安这13年的时间中,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诸多领导人的生活印记。在这里,他们领导了抗日战争和前期的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外宾访问延安

1973年,越南劳动党的第一书记黎笋、越南总理范文同来华访问,这次越南代表并非无缘无故地进行友好访问,而是求援助来的,希望中国能给与越南81亿元的援助,而当时的中国经济也是极为困难,经过一番谈判之后,将援助的金额暂定为25亿元。由于中间的落差较大,越南代表只能和中国一再进行谈判。

当时的周总理已经是身患重病,当时他每天的失血都在50-60毫升,人越发消瘦。但依然带病来坚持谈判,在一次谈判前,总理在卫生间刮胡子时,竟然拿着带有泡沫的剃须刀,站着倚靠在墙角睡着了。而与越南代表的最后一次的谈判也竟然从前一天的傍晚谈到了旭日东升,最终说服了越南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谈判开始时,周恩来看了下手表,没有时间吃饭了,便让接待人员拿来两块咖啡糖,这样不仅可以抵御饥饿,也可以提神。

饿着肚子的周恩来在谈判到凌晨3点时中,期间一直不停地喝茶,由于体力不支,便让服务人员拿过毛巾,不断地擦脸和眼窝来给自己提神,而且10分钟左右就要换毛巾擦一次。对外交礼仪向来考虑事无巨细的周总理,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在外交场合是绝对不允许这样做的,而这种行为对他来说也已经是无奈之举。

周恩来就这样,一边听着越南代表喋喋不休的讲话,一边用毛巾在额头上按,周恩来很快恢复了谈判中的理智和敏锐,迅速地回应问题,并讲明道理。

在谈判结束时,天已大亮,周总理将越南代表送出会客厅后,转身回到自己刚才的座位上,疲惫地躺了下去。坐在一旁的邓小平看着周总理疲惫的神情,关切地说道:“一夜谈下来,我观察到,您用冷毛巾擦了11次,热毛巾擦了9次,滚烫的毛巾擦了22次,您现在太劳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和邓小平一番谈话后,走出了会议室,在离开之前,专门走到了换毛巾的服务人员面前,伸手向他们握手,向他们表示辛苦,周总理就这样不会忽略每一个人。可两位换毛巾的姑娘却谢绝了,也因为不断拧开水冲的毛巾,手上也都烫出了水泡,她们担心周总理看到受伤的手后,会更担心和歉意,而周总理这一晚上要比她们辛苦的多。

之后,周恩来来到毛主席处汇报工作,毛主席十分关切地问:“恩来啊!以后有什么事情就让国务院和外交部下边的同志来汇报就行,你现在身体不好,要尽量少奔波啊。

周恩来却笑着说:“主席啊,我的身体又不是纸糊的,还走得动,您不用太担心。

周恩来接着向毛主席提了一个要求:“主席,我想去趟延安,看看当年帮助过我们和红军战士们的老乡们过得怎么样了,而且我也想念延安了。

毛主席也痛快地答应了周恩来的这一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在访问一个国家,签字完成公事后,会安排到中国各地参观,而周总理对于外宾的参观也从来都是事必躬亲,都是自己亲自接待外宾到处访问,并且在访问中抽时间调查当地发展的具体情况。而周总理经过深思熟虑后,为越南代表选择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此次周总理选择延安,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越南对中国的索求援助金额,让周恩来极为不满,便想让越南看看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让越南代表清楚中国援助的诚意和不易。

另一方面的考虑,就是周总理从1947年3月18日离开延安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延安,因为总理事务繁忙,国家百废待兴,连自己治病的时间尚且没有,又何况去延安呢?所以周总理此次来也是为了探望多年的乡亲。

来到延安住招待所

1973年6月9日上午9时30分,身患重病的周总理来到了阔别26年的延安,他也成为建国之后,唯一重回延安的高层领导人。

经过一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到达了延安机场,飞机刚刚落地,周总理就迫不及待地走到舱门等候,当他走出飞机的那一刻,在机场迎接的群众全都沸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卫说:“舱门还没打开呢。

总理却说:“延安,我已经20多年没有回来过了,这次回来我要多看看啊!

总理上车之后,人们站在车的两旁想看看周总理,总理也摇下车窗,将头探出来向大家招手。

随着群众的远去,总理摇起车窗,对警卫员说:“……延安,我已经20多年没有回来过了,这次回来,我要多看看……

在宾馆稍事休息后,周总理陪同越南客人参观凤凰山毛主席住过的地方,人民欢呼着总理,总理也热情的向大家介绍:“这是越南的黎笋同志、范文同同志。”而越南代表对总理说:“恩来同志,人民是在欢迎你!

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

周总理陪同越南代表走进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里是一排三孔的窑洞,走进窑洞中,听着讲解员的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一张照片前,这是周恩来解决西安事变后,与毛主席的一张合影。外宾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照的吗?

周恩来谦逊地回答:“就是在这里,那是还是个年轻的娃娃嘞!

走进杨家岭大礼堂时,看到门口的介绍牌上,有这样一句话:“周恩来同志在七大上,发表了重要演说”周恩来指着这句话说:“我认为这句话没有必要,是多余的。把这句话去掉吧。

讲解员说周恩来在“七大”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而周恩来却有些不安了,对讲解员说:“我没有发言,你不要乱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讲解员将大家带到了一张照片前,给大家介绍这是周总理当时讲话的照片。

周恩来又幽默地说:“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给我搞了这样一张照片!”逗得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之后又看到纪念馆中一张《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在神泉堡》的合影,周恩来看了看说:“我记得当时照相的时候,还有任弼时同志,这里怎么就我和主席两个人?

一位工作人员连忙说:“周总理,当时确实是三个人,中间是毛主席,两边是你和任弼时同志,摄影师从两侧角度各拍了一张,任弼时同志在另外一张照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皱起眉头,说道:“那就把两张照片同时挂上,不能少了弼时同志的照片。

希望地委建设延安

接待外宾参观之后,越南代表被安排到别处参观。而周总理也将宾馆让给了越南外宾,自己决定住在南关招待所,可地委认为招待所甚为简陋,对总理说:“这房子太小了。”周总理也说:“这不错嘛!比当年住的窑洞大多了。

这是周总理的一贯作风,每次陪同外宾到各地游览时,都将当地最好的宾馆留给外宾去住,自己却住在招待所里。即便不招待外宾,自己在各地视察时也都非常简陋。

总理指着脚下的地毯,对旁边的卫士说道:“这是新铺的,你们问一下接待的同志,其实可以不铺,我这里不同于外宾。

卫士掀开地毯的一角看了看,下面是水泥地,对总理说:“不是木板地,铺地毯是为了防潮!

可总理却说:“我叫你去问接待的同志,你还没去问就解释。你说的也不一定对,顺便问一下,中午给我吃什么?

中午吃饭时,周总理对大家说:“今天我想和地委的同志们吃个饭,请省委的同志们到另一张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地委的几位同志与总理坐在了一起,服务员端上了小米饭、煮红枣、荞麦面饼子和当地的几个菜。总理看到这桌饭菜,说道:“这都是我当年吃过的。”总理一边吃饭,一边听当地地位的汇报。

延安人民的生活虽然比过去好了很多,但和周围相比,改善仍然较慢,发展的不如其他地区快,粮食也尚且不能自给。周总理听到这些汇报后,放下手中的筷子,语气沉重地说:

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用小米养活了我们,养活了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他们仍过着这样艰苦的日子,我们要好好地想一想,我们对不起这里的人民。

地委同志也说:“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没把工作做好,怪我们这些人。”

总理说:

今天不是怪你们,我是总理,我有责任,我希望你们努力,多想办法带领这里的人民,改变落后的面貌。等你们搞好,我再来延安,再来看你们,向你们祝贺。

说着,总理举起了酒杯,拿起一瓶酒给所有的人的酒杯里都满上,和他们碰杯,“你们要努力工作,把延安生产搞上去,把人民的生活搞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宝塔山感慨万千

饭后,总理送走了地区负责的同志,对卫士说:“上宝塔山看看。

不休息一下?

不休息,不要通知地区负责人陪同,坐吉普车上山。

卫士请当地公安局,调来了两辆吉普车。就这样不动声色地上了宝塔山,绕着宝塔走了一圈,不时仰望着这座宝塔,当走到1949年毛主席给延安人民的复电的牌子前,总理停住脚步,将复电的内容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周围的人不知道周总理在读什么,上前一看,原来是毛主席的复电。

读完电文,周总理抬起了头说:“党中央在延安13年啊……”(指1936-1948年)

然后转身走到山边,指着山下的房屋,对地区负责人说:“延安城大多了,房子也多了。

当人民听说周总理在宝塔山时,都纷纷涌向了宝塔山,人们纷纷跟总理握手、说话,周恩来也亲切地和大家交流。

随着上山的人越来越多,此时的吉普车想原路返回就很困难了。由于此时延河的水已经很少,河床上有条小路可以过河,便决定走这条路返回。当人们看到周总理的车改道了,人们也都向着这条道涌来。

不料延河的水虽然已干,但还有很厚的淤泥,车子陷入了泥潭,人们向吉普车跑来,争先恐后地围住了总理的车,总理也打开车窗和人们握手。

人们逐渐平静点了,才想起来总不能让总理长时间待在淤泥里,于是便有人呼吁,大家一起把车子抬出来。几个年轻人把车平平的抬了起来,稳稳的放在了路边。周总理打开车门,站在了车上,亲切地和大家讲话。讲完之后,群众也都自觉地让开一条路,总理就这样,坐着沾满黄泥的吉普车回到了招待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见一座窑洞欲言又止

周恩来就这样,用越南客人午休的时间里,走了一趟宝塔山。回到招待所之后,便约上了越南代表,前往枣园。

周总理对枣园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当初和毛主席、刘少奇、朱德、任弼时一起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生活、开会、处理各种党务、政务、军务,最终领导着党走向最终的胜利。

周总理来到枣园后,并不是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把每一个窑洞都挨个细看,这里有着他十多年的回忆,有着十多年的情感。他从一座窑洞,走到另一个窑洞,从毛主席住的窑洞走到自己曾经住过的窑洞。

周恩来从来不愿意宣传自己,所以他指示自己的故居不要对外开放。这次总理来到这里,工作人员仍然请示是否开放,而周总理还是摇了摇头:“我的住处不开放是对的,除非所有人的住处你们都给标出来。

在看的时候,他不断回忆着自己在这里的一切。病重中的周恩来,他知道自己这次看完之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再来到这里了,这次的参观或许就是自己最后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走到一个破败窑洞前,周总理变得表情突然凝重起来,这个窑洞,并没有挂牌子,也并没有打扫整洁,一座荒芜的院落中,杂草丛生,满目疮痍。

周总理看着窑洞破败的样子,他想对讲解员说句话,但欲言又止。而讲解员走到这里后,却并不对这座院落进行讲解,而周围很多人,也并不知道这座院落的主人到底是谁。

周总理继续跟着队伍往前走,可他的表情中再也没有笑,又走了一段路后,讲解员指着旁边一座房子说:“这是周恩来秘书住过的房子。”

此时的周恩来立即说了一句:“是谁住过,就是谁住过,要尊重客观历史。

当周恩来说出这句话之后,人们似乎一下就明白之前那座窑洞的“老主人”是谁了,也能猜出周恩来当时欲言又止时想说的话了,这是周恩来在延安的一天中,唯一的一件让周恩来极为不开心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将纪念馆的负责人喊来,郑重地对他说:

你们的纪念馆里陈列的只有毛泽东、朱老总、任弼时、陈云和我的照片,这只是中央领导人的一部分人,还有许多当时的领导人,如刘少奇、邓小平,还有许多老帅都没有。纪念馆是历史的记载,要符合客观历史。今天上午,我看见枣园里刘少奇住过的窑洞中没有挂牌子,为什么不挂个牌子?现在不能连历史都不要了嘛!

周恩来的这句话惊讶四座,周恩来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到了他们的想法,于是又说道:“共产党人要尊重历史。”这一句话,在当时来说,犹如一声惊雷,在延安的上空久久徘徊,也永久在历史的时空中徘徊。

工作人员立刻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将牌子挂了上去,并且部署去清洁打扫。

挂牌子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情,可在当时这件事却并不简单,周总理的身体已经被疾病所折磨,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 依然尽力保护更多的人,这不仅需要聪睿的头脑,更需要胆识与气魄,这种气魄让当时在场的所有人为之赞叹。

之后,周总理又去拜访了之前在延安认识的乡亲们。他带着几位乡亲来到自己的住所吃饭,当他们看到碗中金灿灿的小米饭时,一个个都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当大家一碗小米饭下肚后,却看到周总理表情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老乡以为自己的吃相太难看,连忙向总理道歉,但总理却内疚的说:“是我们没有做好工作,没有带领老百姓们脱贫致富,没有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说着就给一位老汉添了一碗饭。让老汉十分的感动。

周总理又转身告诉服务人员:“他们每位再多给他们盛一碗,让他们带回家去。

当夜,周总理又叫当地负责人员开会,会后,已经是凌晨1点,大家离开周总理的房间后,周总理却并没有休息,而是继续工作,直到凌晨3点才放下工作去休息。

离开延安难说再见

第二天一早,周总理在去往机场的路上,看到沿路的麦子非常低矮,便问司机:“这小麦一亩能收多少?

司机说:“几十斤吧,比种子多一点。”

总理说:“这样怎么行啊!”过了一会儿又接着念叨起来,“这里缺水呀,要多种点树,改良一下土壤会好的。”

周恩来这次,在延安的时间很短,仅有22个小时,但却给延安人民巨大的温暖。当人们在机场欢送,喊着“希望总理再来延安!”。总理听到之后,不由得落下泪来,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体,他知道自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飞机起飞之后,周恩来看着窗外欢送的人们,看着延安的山川大地,眼中不禁流出眼泪,将警卫叫来:“去让机长在延安上空盘旋一圈,我还没看够。

飞机的这一圈盘旋,是周总理对于延安最后的逗留,他对这里充满着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颖超安排稿费给延安

三年之后,1976年,病魔夺去了周总理的生命,他没能再回到延安。

周总理去世后,中央出版了《周恩来选集》,有一笔两万块钱的稿费要给邓颖超,而邓颖超并没有接受。

有一天,邓颖超一下又想到了这笔稿费,对卫士说:

恩来同志1973年去延安时的一段谈话,中心意思是当时延安人民的生活艰苦,今天虽有变化,但仍不平衡,恩来对这些变化是看不见了,把他的稿费送给延安,让他们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吧,钱虽不多,算是替他圆了个心愿。

并且邓大姐一再嘱托,不要宣传,不要登报。

卫士第二天,将两万稿费请中央办公厅寄给了延安,虽然一再托付不要宣传,可在延安的报纸上还是低调的登了这一条消息。

结语:

周总理虽然在延安虽然只住了22个小时,可他在这短短的一天中,却为延安的发展做出巨大的改变,现在的延安,人民群众早已脱离吃不饱饭的情况。如果总理能看见延安如今繁华盛世,也必然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