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3年12月16日,开国元帅罗荣桓因病逝世,噩耗传来,首都2万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悼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陷入到了无尽的哀思之中。

作为领袖的毛泽东极为哀恸,连续几个夜晚都难以入睡。

并且,除了妻子杨开慧外,从未再对任何人写过悼亡诗的毛泽东,却为罗荣桓首开先例,15年后,他与罗荣桓之间那段鲜为人知才逐渐被人们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井岗烽火战友情

罗荣桓与毛泽东的首次会面是在1927年,是时,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长沙征战中,国民党当局制造马日事变,让毛泽东领导的革命队伍遭受重创。

毛泽东被迫率领队伍向文家市转移,而在先前率队在通城、崇阳一带搞农民运动的罗荣桓,也于同期抵达文家市。

初见毛泽东,罗荣桓就对毛泽东高大魁梧的身材,大方优雅的谈吐以及坚定深刻的革命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长沙战役的失败,让部队士气低落,一些战士对革命产生了动摇,毛泽东却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他双手叉腰,语重心长地告诫战友们:“我们起义打了几个败仗,这没有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嘛。
如今我们最要紧的就是保存队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失败了就总结一下为什么失败,而不是灰心丧气,大家为了革命而来,就得忍耐的了革命途中遇到的所有挫折失败。
如今我们的力量不大,就好像是一块很小的石头,老蒋就是一口大水缸,石头砸水缸,一次两次三次砸不破,可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是要打破老蒋这口大水缸的。”

毛泽东的话极大地振奋了军心,同时也让罗荣桓深深感佩。他自去岁秋天毕业后,跟随共青团扶危济困,救苦救难,在群众中积极宣扬共产主义,与国民党政府做着最坚决的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也遭受了许多艰难险阻,都让他有所彷徨迟疑。

痴迷书本的他原本的志向是当一名土木工程师,但国内满目疮痍的现状让他毅然决然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就在毛泽东这番慷慨陈词在他耳畔响起的那刻,他就已然下定决心,此生一定要跟定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

此后,罗荣桓在红军部队中历任连、营、纵队党代表。

在1928年召开的党的九大上,鉴于罗荣桓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毛泽东亲自提名,让罗荣桓担任红四军前委委员,这当中不乏毛泽东对他的殷殷期望。

在随后不久的一次红军扩编中,身为总政治部动员部部长的罗荣桓肩负重任,当时,很多老百姓都因惧怕遭到反动派的报复,都害怕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便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讲深讲透革命的道理,让大家都懂得只要打好仗,就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

经过罗荣桓长抓不懈的努力,这次扩编竟然为我军吸收了8000人的新鲜血液,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

罗荣桓也因此赢得了奖励和毛泽东的表扬,并成为红军中的典范。

1935年8月,罗荣桓随红军长征途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一路上,大家也不分上下级关系,谁有困难,就先帮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荣桓视力不好,因此在摘野菜时总是吃亏,每次都要比其他战友分量少些。

可当他看到身边的战友负伤体虚时,总是将为数不多的野菜分出来,让给那些更困难的同志。

有一次,连续几天的倾盆大雨让罗荣桓彻夜难眠,细心的战士见状,特意在一处风势不是很大的地方用干草搭建了一处小窝,希望罗荣桓能睡一个安稳觉。

哪知罗荣桓并不领情,他不希望战友们对他“特殊化”,劝他们将这个窝留给那些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草地连续行军七天七夜,人困马乏,疲惫不堪。

这时,前方不远处正好有一小撮敌人经过,罗荣桓大喜道:“兄弟们,今晚咱们可以开荤了!你们想不想吃马肉呢?”

罗荣桓此话一出,全军士气大振,仿佛已嗅到马肉的香味了。果真,罗荣桓让战士们纷纷埋伏好,待敌人靠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股脑儿冲上去,将四十匹战马收入囊中。

那一次,战士们在饱餐一顿后,士气大振,至此,“跟着罗帅吃马肉”的美谈在军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