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格局大洗牌。

我国虽然是最早稳定住局势的国家,但由于人口基数大,遗留问题多,形势不容乐观。

特别是在房价持续下跌、人口红利缩水后,随之而来的次贷危机以及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和教育资源的不匹配,带来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

2023年,官方公布我国1100万大学毕业生有40%处于失业的状态,而有关专家表示,真实的数字可能更加令人触目惊心,也许是60%、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的稳定性并没有体现在民生方面,尤其是房地产问题会衍生出很多困难。

那么到2025年,这些情况会不会得到改善,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将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一、2025年,房地产的生死大年

房地产始终是萦绕在中国老百姓心间的一个重大课题,有人希望它跌,有人希望它能活过来。

但现实是,现存的房子已经严重过剩,即便降价也很难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价格会继续下跌吗?恐怕是的,但短时间内应该跌幅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因为这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现在回想过去的十几年,没买房的人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买了房子的人也许深陷债务危机。

即便是全额买房的,看到房价这样下跌,心也在流血!

现在还在考虑买房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资金过剩,一种是生活所需。

比如30岁到40岁的中年人,随着父母老去,孩子长大,原来那小户型的3房4房也许不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忽视另外一个问题,过去很多多子女的家庭,在孩子陆续上大学,成家立业后,家里不需要那多大的房子了。

也会寻求出售,而且脱手的心情更加迫切,这就会让房地产的整体情况更加糟糕。

而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30-40岁人口急速增加的阶段,但我们应该看到,人口的红利正在缩小,甚至消失。

一个衡量人口红利的重要指标,就是劳动成本,如今中国很多城市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远超普通的发展中国家了。

另外一点,中国的人均房屋拥有率已经超过了80%,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50%至60%,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也已经远远高于全球平均的20平方米。

这说明,中国人对于住房的需求,已经接近饱和。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过去房地产的不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其实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濒临泡沫化的边缘。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控,以及出生人口的持续减少,房地产时代已经宣告彻底结束。

二、人口红利在消失

过去中国赖以生存的一大法宝就是人口红利。

但我们关注一下最近几年的出生人口,细思极恐。

目前我国的生育率只有1.1,而发达国家是1.6,差距非常明显。

大家可能都有这种感觉,在2010年左右,我们逛街时到处都能见到婴儿车,但是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

从2018年的1523万,到2023年只有902万,这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平均一年120万的减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生育,但沉重的经济压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不乐观,让所有人都退怯了。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青少年比例是42%,而现在是16%。

出生人口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和婴幼儿相关的产业大幅缩水,其次,说明我们的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

也许有人会认为,年轻人少了,对就业不应该是好事吗?最起码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退休人口增加,这对国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其次,就是我们的大学文凭含金量低,人人都有机会,但在整体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牺牲的就是年轻人了。

年轻人比例越来越低,劳动力成本就会上升,另外,整个国家的消费也会随之下降。

而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基本的养老金支出大外,其他福利和医疗等方面的开支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政府的财政压力都会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电商崛起,就意味着传统实体店凋零吗?

从去年开始,关于电商和实体店的谈论就不绝于耳。

电商在持续升温,而相对的,实体店则进入倒闭的高峰期。

现在我们散步的时候走到曾经车水马龙的步行街、商业街,随处可见“歇业”、“旺铺转让”这样的告示牌。

几乎到哪个城市都是这种情景,意味着实体店已经进入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直播带货的拉动下,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在网上购物。

便捷的物流,更低廉的价格,让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网购方式。

但实体店会就此凋零吗?

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培育小店经济试点城市。

虽然实体店的价格比网购要贵,但它应该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关键就在于如何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实体店的转型并非易事,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可行的项目。

比如提升消费体验,这就是网购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更加舒适的环境和服务,实体店也可以和网购平台合作。

另外,未来国家也会在税收方面给予实体店更多的优惠,鼓励实体店进行创新,这个创新,关键就在于体现出和电商平台的差异性。

四、大龄男女扎堆

现在年轻人过年回家,最怕的就是长辈催婚。

尤其是大龄的单身女性,相比20岁出头的小姑娘,这类人群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眼界也比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或者经历了更多的社会“毒打”,这些人对于婚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甚至出现了很多“丁克一族”。

大龄男女最多的就是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有意思的是,往往条件越好,越难找到对象。

这些人结婚难,一方面是因为高彩礼这样的恶习,另一方面也是在挑选对象时,过于追求完美,然而自身却很少能做到这个标准,给人的印象就是眼高手低。

其次,现在的女孩子思想上比较独立。

对于传统的婚姻,她们看重的并不是形式,而是心灵上的碰撞,这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养老产业的春天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2年,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9.8%,而在之后的两年,这个占比就提高了2个百分点。

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养老服务的相关意见,2025年,我国的养老产业将迎来春天。

2023年,我国的养老产业总产值达到了9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达到13万亿元。

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最大的改变也许在于物理空间上,将脱离以实体店为中心的模式,哪里有老人,服务就跟到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养老行业,有三类企业将会重现生机,第一是老人旅游和教育,第二是老人社区,第三是老人精神咨询中心。

除此之外,养老医疗和社区的智能化升级服务,也潜力无限。

在房地产整体陷入长时间低迷的情况下,一些具备条件的地产企业转型养老地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六、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

从2003年起,到202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45到0.46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的贫富差距一直处于比较大的水平。

基尼系数在0到1这个区间,0代表着财富均衡,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1则代表完全失衡,也不太可能出现,而0.3左右则被视为是比较健康的数值。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前面20年,和最近的20年,社会形态迥异,人们的价值观受到比较大的冲击,观念也一直在变化。

过去老一辈人认为勤劳就可以致富,那并不是大道理,而是一个特点历史阶段的国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现在,致富需要具备的因素多了很多。

但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都离不开一些定律。

基尼系数体现的是表面的数据,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因素需要我们去考虑,比如“中等收入陷阱”。

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能保持在5%左右,那么就可以规避这个“中等收入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5-2027是至关重要的两年,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如何看待贫富的差距,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另一部分,就是不可支配的那部分,那这部分是体现在哪里呢?

比如我们所拥有的土地以及房产的价值,还有就是我们享受的社会保障方面的福利。

另外,城乡之间的差距同样要考虑在内。

结语

每一个新的挑战,都意味着新的机遇出现,要抓住这些机遇,就要积极应对,找准自己的定位。

困难能磨炼人的意志,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努力地活在当下,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