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在国内企业全力奔赴海外新能源汽车战场之际,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已经变天了。从最新装机量数据发现,目前的动力电池市场不仅集中度下降,而且供应的企业、电池类型也在发生变化,这或许都暗示着动力电池市场的“大变局”已经来临。

作者|焦亚

排版|小锂

时至5月,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持续激化,又以国内市场为甚。

目前,国内动力电池正处于新一轮淘汰周期,技术迭代、新秀崛起、强者恒强等正加速竞争格局重塑,从最直接的装机量数据可见一斑。

01

TOP15“上新”,集中度略有下降

据起点研究院(SPIR)以及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4月累计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20.6GWh,同比增长32.5%。

排名前15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欣旺达、LG新能源、瑞浦兰钧、正力新能、极电新能源、孚能科技、多氟多、安驰新能源、河南锂动。

企业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继续位居前3,极电新能源、安驰新能源、河南锂动等成功跻身TOP15,捷威动力、力神、鹏辉则“被替出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表:起点锂电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起点研究院(SPIR)

市场份额方面,今年1-4月装机量整体集中度稍有下降。其中,CR5为85.19%,CR3为77.18%,同期分别下降5.29、4.91个百分点。

TOP3企业中,仅宁德时代一家市占率上升,为47.24%,另外两家企业虽然装机量上升,但市占率却下滑。这也意味着,剩下的动力电池市场正在被“分食”,宁德时代之下的二三线电池企业将进一步被挤压,洗牌加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表:起点锂电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起点研究院(SPIR)

分析来看,动力电池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饱和、企业主动性战略调整。与动力对比明显的是,海内外储能市场格局未定,因此较多的二三线电池企业花更多的精力另辟储能赛道以实现“弯道超车”,较为明显的企业有瑞浦兰钧、鹏辉能源等。

02

钠电池、半固态“上车”,三家企业在前列

储能战场的转移,只是引起动力电池市场变化的原因之一,另外新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是主要推手。

从技术路线和材料体系来看,1-4月装机量仍然以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为主,两者合计达到99%以上。但2024年呼声较高的动力电池技术比如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也已经实现装车。

半固态电池领域,卫蓝新能源率先上车,配套蔚来;钠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孚能科技实现配套,前者搭载奇瑞,后者搭载江铃。

虽然这两种电池的装机量目前还处于兆瓦时级别,但是市场的期待与热情将加速其大规模上车。

且从企业来看,现有90%以上锂电企业布局了钠离子电池及半固态电池企业,材料等配套环节也在加速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表:起点锂电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企业对固态电池的布局早就开始了,但直到2024年才有少量半固态电池装车,可见其工艺及成本难题依旧悬而未决,真正的固态电池时代依旧遥远。

相对比来看,钠离子电池性能、资源、工艺优势明显,配套项目快速落地投产,产业化将会提前,预计今年会有规模化应用的突破。更重要的是,钠离子电池目前发展态势是全方位的导入,即从两轮车、储能、以及电动汽车等各个方面渗入,有望加速替代部分锂电应用场景。

总体而言,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量产装车的趋势是确定的,接下来的动力电池市场将长期保持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

03

“车企跻身”,动力电池布局初见成效

动力电池市场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动力电池业务发力,车企“跻身”TOP榜。

在1-4月装机量TOP15的企业中,极电新能源、安驰新能源初露锋芒,两家企业的背后均离不开老牌车企吉利。

具体来看,极电新能源等相关公司均由吉利投资兴建,其中包括衢州极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项目在2022年7月全面开工,建成后将具备24GWh动力电芯、84万套电池包、121万套三合一电驱以及17GWh储能系统生产能力。此外,吉利还在广西、河南、湖北等地成立了极电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开展电池、储能等相关业务。

而安驰新能源则在2022年1月被耀宁新能源收购了53%的股权,正式归于耀宁科技麾下,后者脱胎于吉利的零部件事业中心。作为磷酸铁锂电池代表企业,安驰科技在获耀宁科技入股加持后,在上游资源、资本规模、产能建设上展现了强劲实力,2023年12月正式确定“以动带储,动储一体”产品战略,进而积极备战新一轮动力及储能市场的竞逐。

极电新能源与安驰新能源的突围,也表明车企在电池领域的布局已到成果验收期。

据了解,国内市场上已经有不少车企直接或间接布局动力电池,以提高自身对关键部件的可控力。

在2024年1-4月新能源汽车厂商零售销量前十的企业中,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广汽埃安等半数以上车企均布局了动力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表:起点锂电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比如吉利,不仅自己下场投建电池产能,还与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等共建电池厂;还有广汽方面,也布局了巨湾技研、埃安、因湃电池等。

起点锂电认为,这类动力电池企业将依托背后车企迅速“发育”,成为二三线动力电池的主要竞争对手。

但不可忽视的是,车企自身的销量对于旗下动力电池业务影响极大,蜂巢能源就曾经历过这样的困境。因此,车企自身销量将成为旗下动力电池业务发展的主要变数。

总 结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海内外占据高度市场份额,比亚迪是“车企+电池”的典型示范,凭借自身销量和电池业务的拓展,具备明显优势,长期来看,这两家企业的行业地位无法被撼动。

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份额较小,市场进一步被挤压,车企自产电池渐成规模,也会取代第三方企业的供应,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动。

昨日看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