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5日至17日,备受瞩目的2024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乳腺癌年会(2024 ESMO BC)在德国柏林隆重召开。作为在欧洲举办的一项跨学科国际盛会,ESMO BC是一个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治疗进展的平台,更是促进全球专家间深入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场所。预计将有超过80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参加,共同探讨乳腺癌的创新治疗方法与患者护理策略,推动肿瘤学的转化研究和实践发展,为全球乳腺癌治疗和管理开辟新的前景。乳腺癌领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点研究依然火热,本届ESMO BC上更是有多项重磅研究数据更新,医脉通现整理如下。

LBA3 - SOLTI-1507 IPATHER研究:Ipatasertib(IPAT)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HP)用于PIK3CA突变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ABC)的Ib期研究的初步结果

研究背景

在CLEOPATRA试验中,HER2+且存在PIK3CA突变的AB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PIK3CA野生型患者显著缩短。因此研究者假设AKT抑制剂IPAT与HP联合使用对PIK3CA突变的HER2+ABC患者安全且有效。

研究方法

IPATHER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的Ib期试验,旨在评估IPAT联合HP在PIK3CA突变的HER2+AB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患者群体在一线化疗(CT)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而非因疾病进展而停止CT。主要终点是确定IPAT联合HP方案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即在治疗的前28天内,最多6例首次入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例如,≥3级的腹泻持续超过72小时,或≥2级的腹泻持续超过5天,或其他≥3级TRAEs)。初始IPAT剂量为400mg,每28天周期的第1至第21天(剂量递减为300mg和200mg)。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总体反应率(ORR)、临床获益率(CBR)和PFS。

研究结果

在108份HER2+肿瘤样本中检测到24例PIK3CA突变(22%)。从2020年2月至2023年11月,共有17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为54岁(41-78岁)。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表现为HR阴性、内脏转移和IV期疾病(各占59%)。截至2024年4月,仍有6例患者(35%)在接受治疗。在前6例患者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确定IPAT 400mg联合HP为MTD。在其余11例患者中,3例出现DLT(3级腹泻,3级呕吐和3级皮疹)。最常见的TRAEs包括腹泻(82%),恶心(47%),食欲减退(35%),疲劳(29%)、皮疹(29%)和呕吐(29%)。35%的患者出现了3/4级TRAEs,最常见的是腹泻和恶心(各占12%)。中位随访时间为19.9个月,确证的ORR为31%,CBR为69%,中位PFS为15.4个月(9.4-未达到),在入组后18个月时,48%的患者未出现疾病进展。

研究结论

在一线化疗后使用IPAT 400mg联合HP作为维持治疗,在PIK3CA突变的HER2+ABC患者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并显示出可观的疗效。因而将PI3K/AKT通路抑制剂联合抗HER2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评估。

115P - 单臂II期试验: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卡铂新辅助治疗HER2+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

研究背景

在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吡咯替尼联合化疗显示出显著的生存获益和可接受的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卡铂新辅助治疗HER2+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在这项单臂II期研究中,纳入了HER2+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II-III期)且未接受过治疗的女性患者。患者接受了6个周期的新辅助治疗,包括每日一次口服吡咯替尼(400 mg)、静脉注射曲妥珠单抗(8 mg/kg,随后为6 mg/kg)、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m²)和卡铂(曲线下面积[AUC] = 6 mg/mL×min)。主要终点是总病理完全缓解(tpCR;ypT0/is+ypN0)率。次要终点包括ORR、疾病控制率(DCR)、乳腺病理完全缓解(bpCR;ypT0/is)率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在2021年3月4日至2023年8月25日期间,共有36例患者入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2岁(29-63岁),其中58.3%为绝经后,88.9%淋巴结转移,63.9%为III期。tpCR率为51.7%(95% CI 34.4%-68.6%),bpCR率为58.6%(95% CI 40.7%-74.5%)。在2个治疗周期后,ORR和DCR分别为81.3%和100.0%;在4个治疗周期后,分别为93.1%和100.0%;在6个治疗周期后,均为100%。最常见的3级或4级TRAEs包括腹泻(6例[16.7%])、呕吐(5例[13.9%])、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4例[11.1%])、血小板计数减少(2例[5.6%])和贫血(2例[5.6%])。没有发生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同时未报告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情况。

研究结论

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卡铂新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HER2+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方案。须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该发现。

118P -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干预性研究,旨在探讨奈拉替尼治疗中国HER2+早期乳腺癌的模式:NER-Tree研究中对患者特征和预处理模式的中期分析

研究背景

奈拉替尼是一种口服不可逆泛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于ExteNET试验于2020年在中国获批,随着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以及包括帕妥珠单抗和恩美曲妥珠单抗在内的抗HER2辅助疗法获批,奈拉替尼已不再反映中国目前HER2+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因此,有必要了解在中国真实世界中奈拉替尼扩展辅助治疗的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

NER-Tre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介入性研究,计划招募500例在抗HER2辅助治疗后计划序贯1年奈拉替尼治疗的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招募250和500例患者后,计划进行预先指定的中期分析。主要和次要目标是描述真实世界的辅助治疗模式,并观察接受奈拉替尼治疗的患者的安全性。探索性终点是观察侵袭性疾病的复发模式和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

截至2023年9月21日,250例患者被纳入分析。患者中位年龄为50.0岁。绝经后161例(64.4%)。初诊时,57.2%的患者为HER2+/ HR+;cT1占24.4%,cT2占57.2%;N+期占73.6%,II期+III期占88.4%。84例患者(33.6%)接受了新辅助治疗。45例(53.6%)患者未实现pCR。无论患者是否达到pCR,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是最常用的新辅助治疗(pCR为97.6%,非pCR为92.3%)。共有250例患者(100%)接受了辅助治疗,其中88%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10.4%仅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

研究结论

NER-Tree研究的结果描述了在中国近期接受抗HER2治疗(包括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的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中使用奈拉替尼扩展辅助治疗的情况。

185P - DESTINY-Breast07(DB-07)中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和活动性脑转移(BM)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

研究背景

通过对DEBBRAH、ROSET-BM、TUXEDO-1及DB-01、DB-02、DB-03研究汇总分析显示,T-DXd在治疗稳定或活动性脑梗死患者方面表现出显著疗效。然而,对于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尚未得到完全确认。DB-07是一项Ib/II期、多中心、开放标签的研究,旨在评估T-DXd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癌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本次会议报告的结果来自T-DXd单药治疗BM患者剂量扩展期的中期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对HER2+mBC患者进行了局部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可测量的疾病。既往mBC治疗被限制在允许范围内,并且(新)辅助HER2靶向治疗或化疗的无病间隔须≥12个月。纳入未经治疗且无需局部治疗的脑脊髓炎或在局部治疗后进展的脑脊髓炎患者。排除持续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每天>2mg地塞米松或同等剂量)以控制BM症状的患者。患者每3周接受一次T-DXd 5.4 mg/kg静脉注射。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耐受性;次要终点包括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估的ORR和PFS,以及根据神经肿瘤学反应-BM(RANO-BM)标准评估的疗效。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35例活动性脑脊髓炎患者(中位年龄4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5.3-24.6个月)。截至2023年8月1日,最常见的AE为恶心(74.3%;3级,5.7%)和呕吐(45.7%;3级,2.9%);未报告≥4级恶心或呕吐。通过RANO-BM标准,确认的ORR为57.1%,12个月PFS率为74.6%。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T-DXd的安全性与已知的数据一致,并且对BM患者具有良好疗效;中位PFS在11.5个月后仍未达到。正在进行的进一步分析将提供更成熟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Ana Mafalda Antunes De Melo e Oliveira, et al. 2024 ESMO BC LBA3.

2. Mei Liu, et al. 2024 ESMO BC 115P.

3. Jin Zhang, et al. 2024 ESMO BC 118P.

4. Komal Jhaveri, et al. 2024 ESMO BC 185P.

编辑:Ryland

审校:Uni

排版:Ryland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