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古功臣的下场大多不太好,尤其是身为武将的功臣,很可能会在君主成事后招来杀身之祸。

有些聪明的武将会选择明哲保身的方法,有些则对此并不上心,最后导致自己下场凄惨,比如著名的淮阴侯韩信。其实淮阴侯这个称号,是韩信被贬后的爵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这个称号如此出名,是因为被贬为淮阴侯是韩信心态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韩信虽然颇有野心,但是对刘邦和汉朝政府一直忠心不二。

被贬为淮阴侯后,韩信才开始有了谋反的想法和迹象。很多人认为,韩信谋反是被逼所为,因为刘邦对他太过苛刻。

韩信对刘邦不够了解,又急于获得王位的封赏

事实上,韩信的谋反虽然也有刘邦的猜疑推动,但主要的原因却并不怪刘邦,而是韩信本人太过自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自恃才高,认为自己的能力够强,不屑于揣测君主的心思,对刘邦的想法几乎不怎么考虑,长此以往,自然行事不周,让刘邦越来越怀疑。

他的这种性格,很早就已经显现出来了。最初韩信投靠项羽,但是项羽并没有立刻重用他,韩信很快就离开了项羽转投刘邦。

在刘邦处,韩信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虽然萧何屡次向刘邦推荐,但效果甚微,韩信很快又想要离开刘邦。

显然,韩信根本不关心如何讨好上级,而是自恃能力够强,认为没有立刻重用他的上级就不值得追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不是萧何坚持,甚至在韩信逃跑时及时赶上去劝他留下来,或许韩信就不会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功臣

好在刘邦对萧何非常信任,看到萧何如此重视韩信,这才慢慢给了韩信机会。

韩信也不辱使命,一次次攻破城池,替刘邦打下了大半江山,以至于刘邦自己都在最后的庆功宴上亲口承认,若是没有韩信和萧何两个功臣,自己绝不可能得到天下。

自负的人若是真的有实力,确实能够取得很高的成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韩信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早在韩信攻下齐国时,他与刘邦之间的嫌隙就已经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韩信的军队大胜,而刘邦却被项羽围困,双方的处境对比明显,此时身为人臣的韩信不仅没有急着去救援刘邦,反而派人向刘邦讨要代理齐王的王位。

在韩信看来,自己已经替刘邦打下了大半江山,理应获得封王的赏赐,至于刘邦本人的处境,似乎并不在韩信的考虑之内。

汉朝建立后韩信一再被贬,内心开始焦躁不安

虽然刘邦并没有因此责备韩信,反而将代理齐王改成了真正的齐王封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如果韩信仔细思考过,不难发现刘邦在此事上的反常之处。以刘邦多疑的性格和报复心颇重的性情,怎么可能如此轻易放过韩信,可惜韩信太过自负,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同时,韩信的这一举动也暴露了他的野心,虽然韩信本人的想法可能只是追求升官发财,但是在刘邦心中,韩信此举无异于想要同他争夺天下。

即便韩信打下了大半汉朝江山,在刘邦作战期间多次驰援,将自己的精锐部队多次让给刘邦,可一旦刘邦心中出现了这些想法,就很难再打消这个念头。

因此,汉朝建立后,虽然起初刘邦并没有对他发难,反而对他多有赞赏,但是没过多久刘邦就开始对韩信动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韩信的功劳太大,在军中威望很高,所以刘邦没有直接对韩信下手,而是寻出各种理由让韩信一再被贬,直至对方从王位跌至淮阴侯。

面对刘邦的这一系列举动,韩信不仅没有自省,反而非常疑惑。

韩信不理解为什么刘邦要这样对自己,早年追随刘邦的武将,多数都已经被刘邦用各种方法处置。

韩信以为自己也一样逃不掉被彻底铲除的命运,因此开始密谋造反。在韩信看来,这是自己逼不得已的唯一出路,然而在刘邦看来,这就是韩信蓄谋已久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谋反事件败露后,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诛杀

当时刘邦手下想谋反的人不止韩信,有些人甚至已经起兵,动了心思的韩信同这些人有暗中的往来。让韩信没想到的是,这些暗中往来竟然因为意外被吕后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