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康熙五十七年春,查慎行游粤北归途中,看到湘东赣西的农村景象,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写下这首《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诗中将乡村景象描画得惟妙惟肖,读之仿佛身临其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

查慎行 〔清代〕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这首诗的大意是:

黄花一路,自古渡直至芦溪,经过萍乡时,道路越来越低。远村近舍,时有吠犬鸣鸡,幼小的鸭鹅摇摇摆摆在两岸东西。

抽丝一般的细雨,沾湿我的衣,出水碧绿的良苗,刀剪一般齐。这里与湖南的风俗相近,春播时,处处有耕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写作者自湘东驿陆行至芦溪的一路感受。良苗出水,细雨如丝,乳鹅新鸭,吠犬鸣鸡。这些春天旅途的景物,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历历如绘地写了出来,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说由湘东驿东行,经过黄花渡便接近芦溪进入萍乡地界,道路由高而低,眼前已经是湘西平野了。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作者以极其喜悦的心情,描绘这里的景象:远远近近的村庄,鸡鸣犬吠之声,随处都可以听到。河岸的东西两边,乳鹅新鸭,成群结队地嬉戏游泳、农村兴旺的景象,煞是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作者经过这里的时候,正逢微雨,那沾衣欲湿的雨丝,就像刚刚缫出来的茧丝那样细,那平畴里一碧无际的秧苗,就像剪刀剪过似的又绿又嫩又平平整整,时节已是深春,眼看就要到初夏大忙的季节了。

中间两联对仗极为工整,层次分明,作者先写平野里远近的村庄,记其所闻;次写河岸边的新鹅乳鸭,书其所见,再写田畴间的宜人景色,那沾衣欲湿的细雨、那出水整齐的秧苗,一切都是生意盎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谷雨过后,处处桃红柳绿,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牛在画中走,人在画里游,把江南水乡的农耕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

诗中没说一个牛字,也没点一个人字,但读来就是牛耕在田、人声鼎沸热闹场景,好一幅如诗如梦的江南春耕图!果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来感同身受,过目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慎行的这首诗,不光赞美了农村质朴闲静的气象,全诗更多却是着眼于农民的春种春播,这样自然就使作品更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感情,也反映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