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节选自《世纪激流:今天如何读巴金》

李春雨 乔宇 马岚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测试故事创意的强度:

如何确保创意能够承载一部小说的重量

巴金是敢于说真话的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从踏上文坛开始,巴金便从未放下他战斗的号角。穿越一个世纪的狂风暴雨,他见证了中国历史的种种风云变幻。一路走来,巴金亲历了太多悲欢离合,但他从未失去信仰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说,巴金是一位善于思考、诚实待人的作家。

他把思想当作火,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灯塔。 他在人生的险途中艰难跋涉,用青春激情叩响了读者灵魂的大门。 他一生中都选择把心交给读者,书写爱与真诚,他的文字总是能够给人以无尽的力量和震撼。 巴金是一团永远燃烧的青春巨焰,早年时期的激情为他一生的创作奠定了基调。 他热情而真诚,谦虚又奋进。 他拥有永不衰竭的“青春人格”。

有人说,读鲁迅的作品像上山,耗尽全力仍然感觉力不从心;读巴金的作品如顺水行舟,一目十行也不觉得快。这句话一方面是说巴金的作品相比鲁迅的作品而言,足够“好读”,没什么大的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巴金的文字行云流水、富有激情,让人读来酣畅淋漓、非常尽兴。读巴金的作品就像烤火,读得越多,越觉得火热, 越能感受到浓浓的青春激情,而这源于巴金那颗永远燃烧着的年轻的心。

巴金身上所洋溢的那种激扬向上的气质,总是能让迷途中的人寻找到前进的方向。激情澎湃、勇往直前、献身理想、热情奉献、永不止步,既是巴金坚守一生的做人做事原则,也是他写作中所奉行的创作宗旨。许多读者都曾表达过这样的感受:读巴金的书,总让人觉得是在和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对话,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青春力量总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巴金总是那么真诚地把心坦然地掏给读者。

“热情”是巴金的第一标签,彰显着巴金的创作才华和人格魅力;“青春”是巴金创作的潜在源泉,传递着巴金作品永恒的动人力量。巴金是坚守理想的。理想信念是火把,点燃了巴金心中的热情;理想信念是星光,照亮了巴金前行的道路。

无论是在年少时,还是在年老时,理想信念始终是巴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在人生的险滩上,支撑他与命运的巨浪抗衡、顽强执着地走向生命终点的,正是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巴金痴迷于理想,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是他人生的底色。他始终坚信未来比现在更好。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年仅15岁的巴金就是无政府主义的坚定拥护者,早早地确立了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他决心用手中的笔探寻精神解 放的道路,并且立志为这一理想奋斗终身,他虔诚地相信一切罪恶都会消失!巴金的一生是曲折的,他走过很多弯路,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但无论境遇如何,巴金始终不曾忘却心中的理想,并且坚信:只要自己一直坚持,理想信念就不会抛弃自己;只要自己一心向前,理想就永远不会被磨灭,而是会永远为他指引前进的方向。

巴金是充满大无畏精神的。青春的力量一直激励着巴金勇往直前,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英雄主义气概的现代作家。这种气概不断引领着巴金奋勇向前,只要提到巴金,人们就不会忘记,正是他为无数青年人带来希望,激励他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走向更高的人生巅峰,巴金也确实是这样一个不断奋进的人。

在早年确立信仰时,他就主张“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为此,他笔下的人物也往往是这样的人,为祖国和人民而牺牲的志愿军将士,为理想献身的革命志士,为走出大家庭而不断反抗的人,哪一个不是充满了青春激情?他不遗余力地书写革命、书写战争、书写英雄,同时也关注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奋斗的普通人。

“家”是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巴金所创作的“家”系列的故事,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家”题材的独特范式。巴金的很多创作都是从大家庭的视角来反思中国社会的,家庭亲情伦理关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家庭传统背后所折射出的种种社会文化现象,构成了巴金文学创作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侧面,甚至成为一个文学母题,启迪着人们多方面的思考。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的文字见证着时代社会和文学发展走过的道路,他的思考记录着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朝圣历程。

巴金的一生都在控诉、在批判、在反思,他为自由而呐喊、为人性而忏悔,从“我控诉”到“讲真话”,他的文学密码始终都离不开一个“真”字。巴金用自己激情澎湃的文字,自觉承担起了文学的历史使命,他作品中氤氲着的那种永不衰竭的青春气息,直到今天都激人奋进。

巴金的创作实现了文学与人生的高度重合,从某种程度上说,巴金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青春精神的重要象征,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巴金从不曾离去,巴金的青春激情和对“家”的反思也从不曾离去。

推荐购买

创意写作书系 购买链接

页内优惠

部分满200减30,满100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