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篇课文叫做《朱德的扁担》,而这篇文章当时在被教育工作者纳入教材的时候,作者却拒绝了署名,也拒绝了稿费,他曾经说过:

人民需要记住的不是他这个作者,而是他笔下的人物和人物携带的红色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位作者正是开国上将——朱良才。

革命路上的优秀政治工作者,55年授衔获得上将军衔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朱良才,被安排进了华北军政大学,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在学校里,他积极为党和军队培养了大量的高知识革命人才。

1949年,通过党中央的积极努力,北京和平解放,朱良才调任华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

那个时候,许多人民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把共产党人当作洪水猛兽。

而朱良才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宣传能力,塑造了“狼牙山五壮士”等一系列革命先进典型,让人民看到了真正的共产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朱良才的工作能力,毛主席对聂荣臻曾说:

“对于党的指示, 某些同志是雷打不动, 充耳不闻!朱良才是闻风而动!”

他的能力和才华被中央看在眼里,再加上他是最早的一批共产党人,1955年的中南海怀仁堂里,他被毛主席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了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之一。

身患疾病,怕耽误党和国家的工作

在朱良才任职华北军区的政治部主任的时候,刚上任不久,在战争年代的旧伤就复发了,时常头痛难忍。

而这个时候国家的形势还不稳定,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他来完成,为此他使用止疼药缓解疼痛,一边休养一边工作。

1953年的时候,身体微微好转,就立刻返回了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朱良才任职于北京军区的政委,在那之后,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和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在战争年代的负伤,朱良才的身体每况愈下。

当时党中央向全国征文的时候,朱良才仍然在住院,每当他想要提笔的时候病痛就折磨着他,就这样一直拖到了年底,他出了院才把文章写下来。

此时朱良才明白,自己已经不能只靠吃止痛药来维持现状了,而国家这个时候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既要授衔、搞义务兵制、加强战备建设,还要加强国家的基层民主建设。

他作为军区的政委,有些工作必须要亲自出面解决。而自己一直在休养,只会耽误国家的工作,于是朱良才向上级提出了辞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劝他留职养病,可是朱良才认为这样既是白吃政府的粮,又对国家百无一用,坚决辞职。

1958年,朱良才向军区递交了自己的辞呈,此时的他才58岁。辞呈一路递到了毛主席这里,立刻引起了中央高层的注意。

毛主席十分不解这位开国上将,为什么要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第一个提出了辞职,于是叫来了朱良才的老上司聂荣臻元帅,对聂荣臻元帅说:

“荣臻,你去看看怎么了。”

聂荣臻元帅也很奇怪,便亲自前往了朱良才的家里。而当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朱良才和满屋子的药片时,他才终于理解了朱良才自身的痛苦和那份拳拳报国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正职, 因病不能工作, 对军区和国家的工作有影响,还是让年轻的同志们来干吧, 我休息治病, 病好了, 再工作。”

聂荣臻元帅说:

“有些工作可以先让别的同志带起来,但是你还是别退了。”

朱良才不同意:

“这样总是不好的。”

聂荣臻元帅十分感动,再三挽留后见他决心已定,说:

“好吧,那由我向军委报告。”

毛主席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在很多会议上都提到了朱良才的深明大义,一心为党,一心为国,提倡大家向这位“军之良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