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身在重庆府邸的蒋介石神情恍惚,忧心忡忡。

中缅之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迟迟不见成效,想必定是凶多吉少。

可不等蒋介石思虑对策,办公室的门就被猛地推开:

“委员长,国军5军200师伤亡惨重,师长戴安澜已经殉职了……”

听此消息,蒋介石猛然站起,200师乃是国军最为精锐的机械部队,戴安澜更是他亲授青天白日宝鼎勋章的优秀将领,功绩卓越。

如今落得如此下场,怎么会不让人痛心?

甚至,就连毛主席也深知其功绩,并亲自提笔为戴安澜写下一副挽联,表示欣赏与肯定。

之后,蒋介石更是破格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典礼。

戴安澜不过一介国军师长,为何能受到如此高的重视?他为我国做出了何等贡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才将领、功勋卓越

1924年,随着第二次直奉战争的爆发,江淮地区彻底沦为了军阀纷争的角逐场。

百姓本就颠沛流离的日子过得愈发艰难,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压得他们根本喘不过气来。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南下迁徙,寻找一条出路。

当时,本在安徽公学读书的戴安澜也受到了影响,百姓这般受苦,国家割裂纷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又哪里有心思求学问道。

恰逢此时,黄埔军校打出了名号,正在向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抛出橄榄枝,呼吁共同挽救泱泱华夏。

随即,戴安澜顺应时代洪流,只身前往广州。

可黄埔军校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戴安澜在第一轮的选拔中,因为身体素质不强惨遭淘汰。

但他既千里迢迢赶来,便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为了获得“入场券”,戴安澜坚持健身大半年,成功在又一次的选拔考核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黄埔的第三期学员,他的命运也将从此开始改写。

在校期间,戴安澜系统性地接触了诸多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一毕业,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了北伐战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多的时间,戴安澜跟随大部队的脚步四处辗转,于南北两地之间频繁转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名号也在国军中逐渐响亮起来。

古北口战役,戴安澜凭借出色的作战能力被蒋介石看中,晋升为旅长。

紧接着,他乘胜追击,又在台儿庄战役中指挥国军与日军激战三个昼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有序组织国军有生力量往徐州方向撤退。

在日寇想要攻占汉口之际,戴安澜又率国军89师横穿瑞阳公路,将3000多名日寇截杀在江汉平原之前。

一举摧毁了日军想要控制粤汉公路的计划,并对后续红军进行大规模迂回战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凭借此次阻击战,戴安澜声名大噪,蒋介石将其提拔为国军200师师长。

这时候的戴安澜,可谓是意气风发,好不威风,但他真正的高光时刻,还是在昆仑关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