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墓地遭破坏:搞破坏博取流量,背后是什么问题?

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一桩让人愤慨的事件在香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就是关于著名乐队Beyond主唱黄家驹墓地被破坏一事。在这起事件中,破坏者竟然是一群年轻人,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并非出于对黄家驹的仰慕,而是为了博取“流量”,这样的行为不仅令人痛心,更是让人深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事件始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有网友将视频中的男子进行了曝光,据悉,这名男子名叫梁俊言,今年才15岁,而他的所作所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在他的身上,还有多张被他人扒出来的残疾证,而这也意味着,他的所作所为并非是出于“无知”,而是出于对他人的“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据悉,梁俊言并非是一名“初犯”者,而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他就曾多次因为“行为问题”被警方拘捕,而他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教训”,反而让他变得越发“狂妄”,这也让人不禁要问,这样的“后果”到底是如何“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搞破坏背后的问题

对于梁俊言和他的“伙伴”来说,他们这样的所作所为,并非是因为他们对黄家驹有着“仰慕”之情,而是出于对“破坏”本身的“喜爱”,而他们所破坏的对象,也并非是“特意挑选”而来的,只要是可以让他们“博取关注”的地方,无论是公共设施,还是他人的“私人物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破坏对象”。

可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恶作剧”的范畴,而是在“炫耀”他们的“破坏”行为,而这样的行为,也的确给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们,甚至在他们的“鼓动”下,也有人开始效仿他们的所作所为,这样的情况,无疑给了他们“极大的满足感”。

而背后,他们的作所为,其实已经暴露出了他们“病态”的“心理需求”,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而这种“关注”和“认可”,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是因为他们的“优秀”才能获得的,而是因为他们的“破坏”行为而来的,这样的“心理需求”,也已经让他们变得“扭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

类似梁俊言和他的“伙伴”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将自己的“破坏”行为进行了“公开炫耀”,并且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博取关注”,而这样的情况,也的确给了社会“警钟”的“启示”,让我们意识到,这样的“病态心理”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悄悄蔓延”。

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呢?

对于这样的“破坏”行为,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谴责”他们的所作所为,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是在“破坏”公共财物,更是在“挑战”社会的“底线”,而这样的行为,也绝对不应该给予他们“任何的关注”。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样的“破坏”行为,背后往往还有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着问题,又或者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定的“隐患”,而这样的问题,也需要我们给予他们“关注”和“帮助”。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并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社会来共同“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这样的“破坏”行为,绝对不是应该被“鼓励”和“模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黄家驹墓地遭破坏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年轻人背后的“病态心理”,他们的所作所为,并非是出于对他人的“仰慕”,而是出于对“破坏”的“喜爱”,而这样的问题,也绝对不应该被社会所“纵容”。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应该从表面上对其进行“谴责”,更应该从内在的原因来进行“思考”,并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真正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应该被“鼓励”和“模仿”的,也才能够让他们走上真正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