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国之初,无数海外优秀学子放弃他们安定而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誓要为祖国做贡献。

对于这些伟大的科研工作者,祖国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满腔热血。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国接连取得了一个个惊人的成绩,导弹升空、原子弹成功试爆、卫星上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艰难而光辉的岁月里,正是那些科研工作者们用汗水不断拼搏,才有了那些让高傲的西方国家再也不敢轻视我们的科研成果。

这其中,尤为让我们知晓和敬重的便是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

而在一次宴会中,毛主席亲自给钱学森递烟,却在他即将拿到时收了回来,并对钱学森说:

还是要自力更生啊!

那么,毛主席这句话究竟有何深意呢?

自力更生攻克难关

1960年11月5日,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第一枚导弹在发射台上冉冉升起,向着预定的目标地点飞去。

西北荒凉的戈壁滩上,无数科研人员们拥抱欢呼,那如流星般拖着尾部烈焰划过长空的导弹,成为他们见过的最美的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望着研发人员们雀跃的身影,项目负责人钱学森也不禁含着眼泪微笑起来,他知道,这枚导弹的成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

三年前,随着苏联火箭技术人员的到来,研发工作正式开始了。

在祖国的西北,很快建立起了一座专攻导弹研究的实验基地,在那个年代,我国的技术水平还不够发达,资金供给也不够充足。

甚至在进行数据计算时,都只能让年轻的科研人员分成班组,日夜不停地轮流演算,写满算式的纸条和计算机穿孔带甚至能堆满一屋子。

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钱学森和他带领的科研人员们不怕困难、努力攻坚,在黄沙飞扬的大西北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试验。

钱学森不仅钻研技术,还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火箭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很快,我国的第一枚导弹装上了火箭发动机,试射之日近在眼前。

然而,就在导弹研发进入关键阶段时,一个坏消息传开了,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各项援助,前来帮助我国进行研发的技术人员也将全部撤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很多人断言,中国的导弹研发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中国人再也不可能搞出导弹来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境,钱学森却毫不畏惧,他在向毛主席的报告中表示:

没有苏联的援助,我们自己也能干好。

实际上,在项目开始之初,钱学森便知道,一味地依靠他国技术是不能长久的。

只有自力更生,钻研出我们自己的技术,培养出自己国家的人才,才能真正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导弹。

依靠钱学森的远见,这次意外只是稍微拖慢了项目进度,并未对最终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在我国自主培养出的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导弹研发还是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在得知试射成功的消息后,聂荣臻元帅激动地说:

从今往后,我们国家有自己的导弹了。

毛主席知道后,也止不住对钱学森连连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很快,原子弹的试爆也取得了成功,毛主席得到汇报后非常高兴,一向不喜欢铺张的他,竟然破天荒地举办了一次生日宴。

宴会上,钱学森作为科研人员代表准时出席,一看到钱学森进来,毛主席就立刻走到他面前和他交谈起来,聊着聊着,毛主席自然地给钱学森递了一根烟。

钱学森正准备接过,没想到毛主席却爽朗地笑着把烟收了回去,他对钱学森说:

不给啦,还得自力更生,不能靠别人,不然人家哪天要是不给就没有了嘛。

钱学森知道,自力更生这四个字,在毛主席和他心目中都有着非常沉重的分量,明白毛主席意思的他也连连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宴会结束后,钱学森回到家中陷入了沉思,他明白毛主席的话不仅仅是在开玩笑,还与我国国情密切相关。

钱学森想到要搞技术,依靠苏联人不行,靠着西方国家更不可能,只有我们真正的自己搞出来,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面对毛主席的信任和国家的重托,钱学森下定决心不能辜负,这不仅仅是出自一个科学家的爱国之情,也是出自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恩之心。

要知道当年,为帮助在美国的钱学森回国,国家和党中央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这些他是一刻也不能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