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海洋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在当下的严肃文学领域内,关于海洋的长篇小说较为少见。2024年初,一本76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国大港》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后,引起业界和读者瞩目。该书现已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登上了4月浙版好书榜等多个重点推荐榜单,正在同步改编为电视剧。

近日,刘克中长篇小说《中国大港》研讨会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阎晶明、李一鸣、邬书林、郭义强、吴宝安、梁鸿鹰、柳建伟、何向阳、马国仓、程绍武、刘琼、季亚娅、杨庆祥、刘大先、饶翔、傅逸尘、李蔚超等国内十多位资深文学评论家、作家,对这部小说展开了多角度分析和深入研讨。

长篇小说《中国大港》以浙江港口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海港人在近二十多年来打破资源瓶颈,完成两港融合,建成世界一流大港,领航世界航运进入中国时代的生动故事。小说写了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刻画了40后、60后、80后三代海港人物群像。作为当下国内罕见的海洋题材文学佳作,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一部反映浙江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锻造国家硬核力量的文学表达,既有土地的深沉厚重,又有大海的气势磅礴,是一部具有新时代文学品相的大气厚重扎实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大港》

中国文学贡献了新的词汇

补足中国海洋文学的某种缺位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在研讨会上评价《中国大港》时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作为的作家创作了许多的文学地标,但在文学史上海港的地标比较稀缺。《中国大港》着力塑造了宁州海山港这一现代化港口的鲜明标志性形象,也为我们当下文学屹然立起了一个文学的新地标。

评论家梁鸿鹰也提到,这部作品绘制了海洋生活的风俗画,书写了当代人自强不息的心灵史,也给我们捧出了长三角地区社会生活的全景图,“读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体会这二十多年以来浙江人向海图强的不容易。实际上,就我们国家整个文艺创作来讲,书写海洋、书写港口的作品是非常稀缺的。刘克中很好地补上了这一课。”

诗人、评论家何向阳也认为长篇小说《中国大港》填补了海洋文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题的空白:“刘克中的海洋文学或者说海港文学,放了很多新质的东西进去,当中能看到港口、海运、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国际航运峰会、国际航运联盟、数码智控、无人码头、新航海时代的开启、国际化港城等,既写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又写了它的科技进步,既写了中国式现代化,又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在故事情节大开大合当中,刘克中把梁云霄、宁霞、宁虹、姚子期、宁嘉南等人物都立起来了,里头有很多戏剧性的冲突,有他们所经历的时代、他们年轻时期的梦想,一直到他们投入到中国大港建设当中的实践,最后他们仍然有一种浪漫的归宿,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作品。”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也提到,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我国尚未形成海洋文学流派,《中国大港》不仅书写了人与海洋的关系,还书写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港口一体化建设为经,以三个家庭三代人的生活、事业、梦想、爱情、工作、职场为纬,既写出了宏大的主题,又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和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有题材的空白。

《十月》执行主编季亚娅表示,《中国大港》是她近几年读过的最长的小说,“读起来山风海骨、荡气回肠。小说比较好地写出了个体的成长和国运的关系,用一种创世记般大视野的全景视角讲述中国大港从无到有的过程,让人心潮澎湃。小说为中国文学贡献了新的词汇,也贡献了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补足了中国海洋文学的某种缺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

打破虚构与非虚构界限

“伟大时代要造就伟大作品”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在现场表示,他为这部作品的分量厚重所感动,“这是直接描写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一部相当厚重的作品,它以一个宏大的建设工程为背景,以众多的人物为主线,来构建一个宏大的画面,实现了现实与艺术的融合,在我们主旋律作品当中是写得很好的一部。”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看到这部作品非常兴奋,他认为,《中国大港》把“伟大时代要造就伟大作品”的道理具体讲清楚了。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则提到,这部小说在今天出现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把长篇小说所应该具备的虚构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所要坚持的非虚构进行了一次有益的结合,这种刻意的要虚化或者打破虚构与非虚构界限的做法,现在确实值得我们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关注。

阎晶明还就这部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未来电视剧能拍出专业性,不要光写这个人物命运、感情的东西,要把建桥、建港、建船内部的科技含量体现出来,展现科技背景下浙江宁波、舟山全方位高速发展的现状。”

茅奖得主、小说家柳建伟对刘克中持续的创作力表示钦佩,认为这部小说是主题创作近年来的罕见之作,值得盛赞,“近十多年来,像《中国大港》这样厚重、恢弘,能够准确地呈现时代样貌,鲜明表现时代精神,主要人物群像正面且丰富,价值取向正确的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罕见的。而且这部长篇小说的故事讲出了大小,讲出了层次,大的层面讲清楚了两个大港为了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需要,从相互拆台到最后融合发展的变迁历程,中的层面我认为讲全了三个家族或者家庭几十年的变迁,小的层面则是讲透了主要人物的方方面面。”

该书作者刘克中是70后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英雄地》等,曾获“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在答谢致辞中,刘克中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气象万千,他非常主动自觉地要为时代书写;感谢浙江大地上勇立潮头的人们,他们给予了文学以无穷的力量。

(浙江文艺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