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曾担任毛主席保健医生的徐涛回忆,当年毛主席在保健养生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常常不爱听医生给出的科学建议,显得很“固执”。

比如在吃饭方面,他酷爱吃肥肉,这是从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当年条件差只能偶尔吃一顿“补补脑子”,后来条件好了,毛主席便定了个规矩,每周吃两顿红烧肉,既不多也不少,这个饮食习惯被一直保持到了晚年。

1953年,20多岁的徐涛被派到毛主席身边担任保健医生,为了避免毛主席患高血压等疾病,便常常劝说毛主席肥肉含大量脂肪、胆固醇,老年人吃了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因此要少吃最好不吃,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一开始毛主席总是一笑置之,后来有一次忍不住发了火,当场怼了徐涛一段话,令他瞬间哑口无言,从那之后他便极少再劝毛主席关于饮食方面的事了。

这里有几个有意思的问题,一是毛主席当时究竟说了什么话让徐涛无话可说?二是毛主席晚年曾用16个字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是哪16个字?三是从青年到晚年,毛主席对保健养生曾有过哪些独到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酷爱体育锻炼,方法多达10种

年轻时候的毛泽东酷爱各种体育锻炼,从1913年春到1918年夏,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5年学习生涯里,他尝试了包括爬山、游泳、静坐、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霜浴、野游、“毛氏六段操”等多达10种体育锻炼方法。

其中,有些是他自创的,比如“毛氏六段操”,有些是他从老师那学的,比如静坐(杨昌济提倡);有些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游泳爬山,有些是比较冷门的,比如风浴雨浴;有些他一直坚持到了晚年,比如冷水浴,有些他中途被迫放弃了,比如日光浴风浴等。

如今看来,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不理解,比如什么是风浴,什么是“毛氏六段操”?毛主席当年为什么要坚持体育锻炼,后来效果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关于风浴,青年毛泽东常常在冬天最寒风凛冽的时候,跑到空旷的室外或爬到校外的妙高峰上,主动脱去棉衣,仅身着单薄的衬衫,张开双臂任由北风直吹到身上,同时伴有跑、跳、蹲下等动作,让身体产生热量抵抗外界的寒冷,同学表示不解,他对对方说这叫风浴,可以帮助身体养成耐受酷寒的能力。

再说他自己发明的“毛氏六段操”,这是一个用到了包括手、脚、胸、腰、腹、头部等6个部位的体操锻炼,做起来非常简单,可以活跃到身体各个部位,他会每天早中晚做三次,有时读书累了也会站起来做一遍,既疏通血脉,也能提神醒脑。

关于这些体育锻炼,当时有很多同学不理解或不赞同,但毛泽东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劝说了包括蔡和森、萧子升等同学先后加入了进来,他们一起在暑假去游学,一起爬山宿营,一起去橘子洲游泳,既锻炼了身体,也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毛泽东为什么如此看重体育锻炼,这其实是源于他立下的志向。

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后,毛泽东深受影响,在他看来,中国新青年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一个弱不禁风的瘦弱书生很难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未来。

就像他在文章《体育之研究》说的那样,“欲文明其精神,必野蛮其体魄”,几千年封建科举制度,已经让中国人的身体“日趋轻细”,必须要马上改正。

当时毛泽东用各种方式来“折磨”自己的身体,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锻炼一种不惧风雨、不怕困难的意志。

事实证明,这些都为他日后登上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奠定了最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心理素质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爬雪山、涉草地、吃野菜、打游击,还曾患重症疟疾差点危及生命,如果不是有良好的身体底子和坚强的意志力,可以说很难熬过去。

再比如1936~1946在陕北的十年,这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十年,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任何体育锻炼,时常通宵工作,但他依然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写出了大量震惊中外的好文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这些都不能不说和他已经养成的身体底子和心理素质有分不开的关系。

总之,就像中国一句老话说的那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撑到革命胜利的一天,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之所以用尽各种方法锻炼身体,甚至故意吃剩饭、馊饭、野果子等,其实就是让自己的身体提前适应这种艰苦,从而为日后的革命事业打下基础。

幸运的是,他的这种坚持最终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帮他挺过了20多年的战争年代,更是一直延续到了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