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了,内娱乐子供给主力军竟得靠各位老当益壮的大哥大姐们。

前有凤凰传奇演唱会变大型KTV现场,后有那英上《歌手》掀起了新一波互联网玩梗狂潮。

由于我是没看节目先上的网,已完全搞不清直播比赛那天那英的发型到底如何了,只记得那个梳着旗头的表情包和“五旬老太战列强,叶赫那拉氏捍卫国门荣耀”的响亮口号,威风且悲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就说网友打脸疼不疼吧?节目参赛名单出来后,人们大呼无聊——‘怎么又是那英啊’,节目播出后,舆情立马变成——“这个家没有她,得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然后,英子的不俗实力和满身喜感之间的反差再次成为了全网快乐源泉。

头号名场面当属十一年前对着国际章贴脸开大那一次,几分钟的采访,金句迭出——“这很难评”“隔行如隔山”“我祝她成功吧”“可能是起到一个造型上的作用”。

明明是很朴实的话语,但被英子讲出来就是莫名好笑。关键是,坏话绝不偷偷讲,咱都当面儿说。

章子怡本人就在旁边,她正掐腰微笑,努力保持着女明星的风度,相较于英子的虎了吧唧,倒是更像24K纯名利场中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子集结地2号院是二十年前翻拍自《欲望都市》的《好想好想谈恋爱》,“放TMD屁”“谁给我报的名”“这简直是危言耸听”等皆出于此。

虽然是角色,但那神态、那语气,那暴脾气,仿佛就是为英子量身定做,毕竟姐也是在微博上留有传世名言的人哪,完美呼应啊有木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接下来,就是各种颁奖礼上的“洋相百出”了。

别人走红毯仪态端庄,她偷感十足;

别人握着奖杯梨花带雨,她酝酿了半天直接情不自禁“哈哈哈”;

获奖感言也不好好说,竟然开启拉郎配模式,说当年给台下的周杰伦和孙燕姿配过对,真是人一高兴嘴巴就不带把门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不止如此,就连演唱会上也出了不少名场面,嘉宾和观众通通不能“幸免于难”。

介绍曾志伟,非得提一嘴“听说他前段时间骚扰港姐”,人家上台献花,她还不忘加一句“你离我远点”,不给对方留一点面子。

互动环节跟观众握手,本来是挺温馨美好的画面,结果被英子的一句“还我戒指,把戒指捡起来”生生打破。你看吧,不按常理出牌从来都是她的常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我们就暂且总结到这里吧,不然这一篇得变成《那英那些年的趣事儿集锦》了。

她出道太久了,留下的名场面也太多了。虽然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笑出声儿,但笑完之后又会想:她这样真的可以吗?如此口无遮拦,又如此风生水起,她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呢?

生存秘籍?No,是可爱秘籍

回看那些名场面,对于媒体和同行,那英虽然常常出言冒犯,但你发现没,大部分时候,当你代入其中时,并不会觉得讨厌。

在颁奖礼上,有位老大姐捧着奖杯发出质朴的笑声,并给后辈歌手拉郎配,是不是感觉沉闷的空气都变得活泛起来了?坐在台下的你,瞬间腰也不酸了,眼皮也不打架了!

面对有疑似骚扰前科的男同行,她绝不纵容,直接先发制人把丑话说在前头,怎么不算整顿职场的标杆呢?

演唱会上,戒指掉了就捡,没毛病啊,也许那是借的,也许那个很值钱,也许在接下来的表演中它有很重要的造型作用……总之,你那姐就是坚决不能为了照顾面子和氛围而忽略自己当下最在乎的利益点。

至于被媒体问张惠妹男友后直接扭头黑脸,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她不是冲媒体摆谱的,矛头指向的是阿妹的男朋友,她是替好朋友打抱不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及最著名的对着章子怡贴脸开大,虽然说话很冲、很不给对方留情面,但你又不会觉得她在欺负人,因为她是专业过硬的资深歌手,而对方也不是什么小咖,她没有以强凌弱,而是为捍卫专业敢于碰硬茬。

这恰恰体现出,她很勇,且对唱歌这件事足够自信,也足够有敬畏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综上来看,她有什么难以存活的?她简直具备了在社会上生存的所有重要素质好不好?

足够仗义、足够有原则、足够有边界感,非常拎得清,既懂自我保护,也懂得保护身边人。

与此同时,她又足够健康,不会因什么人情世故而忽略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情绪,在她熊熊燃烧的真性情面前,什么人情、什么规矩都得靠边站,内耗这种事绝对跟你那姐毫无关系。

更别提,她的专业实力还那么过硬。我之前写郝蕾时候就说过,如果一个有天赋、有实绩的业内人士都不敢嘚瑟、都不能挺直腰板放大声音讲几句话,那是要把话语权让给谁?那些屁本事没有、配得感挺强的劣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英看起来很狂,但她有狂的资本;

那英看似口无遮拦,但其实她的所谓直言直语全在合理范围内。

她几乎从未以打压别人为目的而故意耍横,而常常是出于捍卫个人利益的需求或兴之所至的缘故,她需要这么说或想这么说,然后就说了。

就好像一只猴子,被打了要反击,遇到危险要防守,吃到好吃的食物要手舞足蹈,所有一切都是她作为一个活物再自然不过的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不得不说,这份“自然”在人类社会当中其实是稀有的。

人们打出生起就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和规训,诸如要听妈妈话、要会察言观色、要做不扫兴的人、要做合乎时宜的人……

无数的教条裹挟着本能,无数的“你应该”掩埋了“我想要”和“我感觉”,于是乎,处处可见道貌岸然、惺惺作态、瞻前顾后者,如那英一般不拘束、不假装、不畏缩的从心所欲之人,反而没有那么多。

她有情绪不拘着、想赢不藏着,看起来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却从未因失控而惹过什么大事儿(不然也不能叱咤华语歌坛三十年),反倒是习惯性压抑情绪的人,会冷不丁来一次核武器级别的大爆发。

人的本我就是这样,越外放,越伸缩自如;越被无视,越能滋生暗兽。

所以当我们对着那些名场面捧腹不止时,当我们亲切地将那英称为英子时,其实都是在向那份舒展的生命力投出宝贵的一票。

这一票当中包含对虚伪和内耗的厌弃,也包含对理想自我和理想关系的期待。谁不想身边有个这样的活宝朋友,谁又不想自己能活得潇洒一点、随性一点呢?

生机勃勃,永远能成为一个人被喜欢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喜欢”是一种超能力

读到这里,有的人可能要说了:哎呀,关键还是唱得好呀,没有实力打底,性格再讨喜有什么用?

我不这么觉得。

没有超群的演唱实力,凭讨喜的性格,相信她也会成为一个独树一帜的综艺咖;

更何况,二者本来就不是割裂开来的,豪爽的个性、舒展的生命力本就可以为演唱风格加持,在一定的技巧水平线之上,歌手的气质和歌曲的气质本来就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

王菲也好,那英也好,她们的成功不只因为一副好嗓子,更因为歌人合一所形成的超强辨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真的应该被掰过来了:实力固然重要,但“讨人喜欢”的威力也同样不可小觑,并且一定不要觉得,有实力才值得被喜欢。

这就好比,有钱不一定能拥有爱情;成功不一定能换来真心。讨人喜欢是一件很玄妙的事,跟硬实力并没有绝对关系。

活泼开朗可能会被喜欢,忧郁闷骚也能被喜欢;积极向上能够被喜欢,慵懒随性也可能被喜欢;严肃认真能够被喜欢,吊儿郎当也能被喜欢;精致优雅能够被喜欢,接地气也能被喜欢;高富帅能被喜欢,窝囊废也能被喜欢……

似乎不同特质都能找到自己的受众群,“被喜欢”果真是玄学?

其实也是有规律的,那就是——做自己。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种种影响,每个人都自带配置,你越是能发现真实的自己,越是敢于做自己,就越是能够吸引来喜欢自己的人。也就是说,只要你是真实而独特的,总会有人以你为镜,从中投射出他的“心之所向”。

哪怕只是一小撮,哪怕谁也不能保证可以永远喜欢你,但这种自然发生的吸引和被吸引的关系是很珍贵的,也是很有粘性的,它会让被喜欢的人拥有号召力,也会让喜欢别人的人拥有一种莫名的方向感。

偶像产业不就这么来的么?

只是年轻漂亮就被众人氪金追随,因为他承载了荷尔蒙的悸动;唱歌跳舞都一般,却能做十几年的顶流,所到之处万人空巷,那一定是她的人格魅力和某种时代情绪暗暗相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对技艺的仰望和欣赏都是极其浅层的喜欢,真正的走了心的喜欢都是潜意识碰撞交融的结果。

所以呢,优秀肯定是好的,但妄图通过变优秀变牛掰而让人喜欢是一条注定无解的路,是笨蛋才会做的选择。

不要做优秀的奴隶

“变优秀就能被喜欢”的底层逻辑是:我无懈可击、我完美无瑕,我是常胜将军、我是哆啦A梦的万能口袋,你从我这儿挑不出毛病,那可不就离不开我了么?

你品,你细品,这条逻辑之下是不是藏着深深的恐惧:如果我不优秀了,如果没有完美的铠甲作掩护,那么破绽百出的我是不是就无人喜欢了?

在这里,优秀其实是一种伪装,用来遮掩丑陋不堪的本体,上进之下是对自我的不接纳,是如果我不做点什么就啥也不是的自卑。

可有谁会喜欢一具冰冷的铠甲呢?又有谁会喜欢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呢?

那英的老师谷建芬对她有一句著名“判词”——长了副好嗓子,也长了个猪脑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想,如果那英是一个自我接纳度很低的人,那她可得花老大劲儿去补短板了,说话得深思熟虑、处处小心,玩笑也不敢开了,白眼也不敢翻了,看似稳重端庄了,可那还是她么?她还能在若干年后成为内娱第一梗王么?

执着于修正自己的天然短板,无异于自我阉割,也等于亲手断掉了一个被人喜欢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优秀”更加令人绝望,那就是——所谓优秀,压根就不是你想要的优秀。

典型的例子是,上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都由父母一手操控,他们按照他们所认为的优秀模板规划人生,而完全无视了你的意愿和天赋。

然后你就渐渐活成了空心人,获得再大的成就也仿佛与己无关,再多的献花掌声也无法真正拨动你的心弦,因为你觉得,别人只是在称赞一具华丽的躯壳,而不是活生生的你。

总之,当优秀变成遮羞布或牢笼,它都只会将人跟人的距离隔得老远,无法让走心的关系发生,那么当事人也将长长久久地活在虚假和孤独里,更别提行使“被喜欢”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尾声

大概半年前写过一次王菲,当时对她的评价是——顺其自然。

今天又惊觉,其实她的好朋友那英也是一个挺自然的人。可不就是么?一个讨厌做作,一个讨厌装杯,要不是如此“臭味相投”,她俩也不可能成为好姐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持自然,自然地伸展长板,又自然地犯懒、自然地犯傻,自然地爱、自然地恨,这样未必能成就斐然,但一定能快快乐乐又活力满满,并持续吸引与你同频的小伙伴。

被人喜欢的能力,恰恰源于从来不为讨人喜欢而讨人喜欢;同样地,追求卓越首先是因为自己想要追求,而不是为了被崇拜或体现自己的功能性。

就像最近的热播剧《我的阿勒泰》里面的那句经典台词:“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牛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呆在草原上也蛮好的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自然地活着,才能最大限度地积蓄能量;学会自然地活着,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