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5月21日讯(记者 李明明) 近日,有光科技(Fano Labs)完成B轮融资,由东南亚创投机构Openspace Ventures领投,汇丰银行、Greater Good Investment(罗乐风夫妇家族办公室)等参与此次投资。

据了解,通过这轮融资,有光科技将在国际市场扩大版图,在新加坡设立办公室作为国际业务和客户的枢纽,并持续投放资源于产品和技术研发,将于产品中支援更多亚太区语言,以及推出大型语言模型(LLM)产品。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内外众多语音识别厂家中,有光科技另辟蹊径,紧盯国内西南地区、广东和东南亚等地市场,并专注于细分领域,比如东南亚小语种语音辨认以及多语种环境识别。

专注于东南亚小语种语音辨认

公开资料显示,有光科技2017年成立于香港,以香港人工智能创业孵化加速器Zeroth.ai为后盾,专注于开发中文方言处理和分析的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Fano Labs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分析广东话、四川话、英语和普通话,继而帮助企业呼叫中心通过分析来电进行更好的服务质量管控。

人工智能的爆火让语音识别技术走高,语音交互正在成为新的互联网人机交互办法。该技术即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新技术。其是人机交互的基础,主要解决让机器听清楚人说什么的难题。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

一位投过国内大模型项目的投资经理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目前人工智能落地最成功的领域之一就是语音识别技术。该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车联网、智能翻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方面,

比如,在汽车导航方面,通过语音输入目的地、调节音量等,汽车导航系统就会自动带使用者到目的地;人机交互方面,通过语音命令控制计算机操作;语音翻译方面,通过语音输入实现语言翻译等。例如,使用者可以说“翻译英语”,系统就会自动将其中文翻译成英文。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语音识别技术领域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即科大讯飞、百度、腾讯等;

第二梯队,即云之声、思必驰、捷通华声、声智科技等,这些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但在产品种类和市占率上与第一梯队相比较弱;

第三梯队,即有光科技、客知音这种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创业公司。

其中,作为第一梯队的代表,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率和团队技术方面颇具优势。据悉,讯飞输入法首发方言识别引擎,支持方言已达15种。

而在未来的语音识别市场中,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竞争。那么,有光科技有何优势?上述投资人认为,公司擅长多语种环境识别,其专注于开发小语种语音辨认及天然言语处理技术,支持普通话、英语、粤语、四川话、泰语和东南亚小语种,在语种差异性方面另辟蹊径。在综合大陆方言、粤语、英语和东南亚语言的产品中,Fano Labs是做得较好的一家。

创始人为港大博士

据悉,有光科技前身为Accosys,由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名誉副教授温豪夫和系主任兼IEEE院士李安国创立,原业务是利用众包和大数据技术提供室内定位服务,后在2016年转行研究语音识别技术。

温豪夫是有光科技CEO、也是创始人之一,毕业于香港大学,并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富布莱特学者以及香港大学电子工程系荣誉助理教授。

谈及创业初衷,他表示,此前经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发现当地并没有很好的语音辨认技术,所以意识到商机,希望用相关技术打破言语的门槛,并将产品推向国外市场, 他对Fano Labs的目标是做到东南亚小语种语音辨认的国际第一。

公司创立起经历了四轮融资,2016年,有光科技获得60万美金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香港大学、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一年后,公司获得由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的Pre-A轮融资。

本次投资方之一的Openspace Ventures,于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是东南亚关注早期科技领域公司的风投机构。其在物流、金融科技、农业科技、教育科技、健康科技、清洁科技和B2B SaaS等领域均有出手。

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Openspace Ventures公开投资事件75起,该公司的部分投资公司包括Halodoc(健康医疗)、Kumu(消费娱乐)、TaniHub(农业科技)、Finnomena(金融科技)等。项目所在地为印尼、泰国、新加坡等。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有光科技为Openspace Ventures投资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而另一家投资方汇丰银行,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属于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以及在亚太地区的旗舰企业,也是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汇丰银行公开投资事件91起,近年来专注于人工智能、汽车交通等高科技行业,投资项目包括苇渡科技、极星汽车、宁德时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