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军阀割据、起义频发,致使社会动荡不堪。在历经战火的洗礼和沧桑巨变之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三国相互制衡、互相攻伐,最后却被曹魏权臣司马懿偷塔,其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建立了存国仅51年的短命王朝西晋。

纵观历朝历代,但凡改朝换代都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新朝君主为了稳固统治,往往都会对前朝宗室成员,采取赶尽杀绝的残忍手段。

那么,司马炎统一三国之后,魏、蜀、吴三国后主的下场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争权夺利,篡魏建晋

争权夺利,篡魏建晋

翻开古代史不禁令人脊背发凉,因为无论翻到哪一页,都充斥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横看竖看字里行间仿佛只写了四个字——夺权和杀戮。

长达60年的三国鼎立时期,更是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兵戎相见。司马懿原是三国时期曹魏阵营的权臣,曹操在世时就曾对这个狼顾鹰视的人,抱有一丝怀疑之心。

但无奈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却非常善于伪装,而且他的才华和谋略,也深得曹操的赏识,所以才躲过了曹操的法眼。

到了曹丕主政时期,司马懿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而这也不枉他韬光养晦多年。主仆二人的感情十分深厚,曹操在为难司马懿之时,曹丕还多次为其开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善于伪装的人。曹丕篡汉自立之后,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而这也只是他仕途飞黄腾达的一个开始。

此后,司马懿历任督军、御史中丞,实现了做官者的终极梦想。而司马懿也绝非等闲之辈,他的智谋和才略不断得到施展,旋即又被曹丕册封为安国乡侯。

临终托孤,信任有加

临终托孤,信任有加

曹丕对于司马懿的信任,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史书上曾记载,曹丕为了实现大一统局面,在两次伐吴期间,还让他镇守许昌。

曹丕临终之前,特地将曹真、司马懿、陈群和曹休四人叫到床榻之前,并任命他们为辅政大臣。

当时,年仅22岁的曹叡涉世未深,曹丕害怕他无法管理朝政,为此特命儿子一定要君臣和谐、相互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曹丕对司马懿不仅十分信任,而且还认为他是一个足以托付幼主的肱骨之臣。

至于坊间流传,曹丕因惧怕司马懿的实力,才不断给他加官进爵,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毕竟,当年是曹操将司马懿安排在曹丕身边,而司马懿身为曹丕曾经的属官,二人之间存在着互相信任、相互依存的关系。

如果曹丕不信任司马懿,那么也不会让他做托孤大臣。反观曹叡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却存在着太多的错综复杂。

他们曾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但随着曹叡逐渐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后,二人之间便开启了明争暗斗的模式。

司马懿对曹叡的好有目共睹,一方面是因为他和曹丕关系甚笃,另一方面则是惧怕曹叡翻脸不认人。这样一来司马家族极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争暗斗,卧虎藏龙

明争暗斗,卧虎藏龙

所以,司马懿对曹叡是又爱又怕,毕竟曹叡是一位英明神武之主。而曹叡对司马懿则是一面示好,一面在暗地里对他进行打压和控制。

如果曹叡能够多活十年,想必连司马懿根本没有机会篡魏。但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戏剧化,公元239年,年仅36岁的曹叡英年早逝,比曹丕还少活了4年。

关于曹叡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因为难以医治的家族遗传病去世;也有人认为可能因酒色伤身而亡。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曹叡在身患重病之际,听说民间有一个农妇拥有祛灾辟邪之法。于是,下令为她修筑宫殿,继而达到为自己消灾祈福的目的。

但等到曹叡病入膏肓之际,听从农妇的建议饮其泉水却不见效,于是在盛怒之下将其斩杀。不久之后,他便一命呜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氏反客为主

司马氏反客为主

曹叡去世之后,年仅8岁的幼帝曹芳继位,正所谓主少国疑必出祸端。即便此前曹叡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实则是让曹爽制衡司马懿。

曹爽身为曹氏宗族,在辅佐曹芳继位之后,经常无端遭到司马懿的排挤,并被贬谪为没有实权的太傅。

期间,司马懿不断为篡位做准备。公元249年,司马懿终于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曹爽护驾曹奂去高平陵扫墓,他趁虚而入控制了京师。

司马懿在隐忍了近50年之后,夺走了曹魏苦心经营多年的控制权,司马氏终于取代了曹氏,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炎建立西晋

司马炎建立西晋

即便后世都疯狂吐槽,认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大的白眼狼,但如果将他的所作所为,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想必大家就能理解他的做法了。

司马懿架空曹魏宗室次年便病倒了,但他为了剪除对司马氏有威胁的领兵大将,仍然继续遥控朝政。

高平陵事件之后,他先后除掉王凌等拥兵自重的曹魏将领。曹芳为了安抚司马懿,赐封他为相国,加封安平郡公爵位。

与此同时,曹芳还册封司马懿嫡亲为列侯,食邑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的五万户。同时,司马家族封侯者前后有19人之多。

可见,司马懿及其亲族,已经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但司马懿却并未接受曹芳的好意,而是坚辞不受。

公元251年,司马懿因病入膏肓,或者说做的亏心事太多了,经常被恶梦吓醒,精神陷入了崩溃状态,最终在洛阳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司马昭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权力的接力棒,成为了继续控制曹魏的权臣。而他也被册封为晋王,异姓封王在曹魏实属罕见。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之后,其子司马炎拜相国并袭封晋王爵位。相比于其父而言,司马炎的野心要远超司马懿。同年,他逼迫曹奂禅位,至此西晋登上了历史舞台。

司马氏历经三代人的布局,终于实现了代魏自立的野心,司马懿、司马昭皆是西晋的奠基人,而司马炎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为他终于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短暂的大一统王朝西晋开国之君。此后,他追封祖父和父亲为宣、文二帝,并于公元280年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

按照历朝历代的一贯作风,亡国之君及其宗族的下场,往往都惨不忍睹。但司马炎却反其道而行之,曹奂、刘禅和孙皓的最终结局,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后主的结局

曹奂是三国时期曹魏末代君王,当年他的叔父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没想到风水轮流转,他被司马炎逼迫禅让。

但相比于汉献帝而言,曹奂的下场非常不错。即便失去了曹魏江山,但他却被另立为陈留王,食邑达到了万户。

即便被司马炎安排在邺城,并一直处于监视之中,但却可以使用天子旌旗。说白了就是除了废黜皇帝尊号之外,待遇上仍和做皇帝时一样。

无论是地位、待遇还是结局,都堪称史上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幸运的一个。公元302年,57岁的曹奂因病去世,结束了充满曲折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63年,蜀汉政权在刘禅手中消亡,即便当时成都内还有几万兵卒,完全可以与之一战,但谯周却建议刘禅开门迎降。

可怜刘谌直言进谏父亲刘禅,但却并未得到准许,最终全家自尽殉国。由于刘禅并未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所以被册封为“安乐公”。

司马炎为了试探刘禅,故意在宴会上演奏蜀国乐曲,其他官员纷纷落泪,只有他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还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言,以至于沦为了千古笑柄。

公元271年,65岁的刘禅死于洛阳,算得上寿终正寝。这个不思进取的投降派,枉费了刘备和诸葛亮的一片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皓在位时就是一个酒色之徒,而且还留下了残暴不仁的恶名。公元280年,东吴成为了三国中最后一个灭国的王朝,孙皓毫不犹豫地举国投降。

此前,孙皓还曾多次向西晋用兵,对西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此,他投降时才被赐封为“归命侯”,这其实是一个极具侮辱性的封号。

不过孙皓被囚禁于洛阳之后,却并未受到任何责罚,相反依旧沉溺于酒色之中。投降4年后便一命呜呼了,享寿42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其统一三国后的举措,体现了一位明君的胸怀与智慧。司马炎对三国后主的态度着实令人钦佩,他并没有对他们大开杀戒,反而还给予了他们人格上的尊重,这种做法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司马炎之所以对三国后主宽仁大度,实则是他们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毕竟,三国在灭亡之时,已经被灭得十分干净了,既然他们兴不起任何风浪,还不如给自己留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