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金批本的《水浒传》,到了梁山凑齐一百零八人大聚义即告终结。金圣叹认为,此时的梁山已经群英荟萃,走上巅峰,民间反抗压迫的精神展现无余,后面的情节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属于“俗本误”了。

因此,在金批水浒中并没有梁山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的情节。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一百回本或者一百二十回本中,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投靠了朝廷,最后还损兵折将,得了个凄惨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认为,梁山受招安是宋江最初就设计好的发展路线。从某种角度看,宋江就像是朝廷安排在梁山的“内奸”。

究竟该如何理解这种观点呢?且听本文分解。

《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什么一心想要被招安

梁山大聚义后,宋江立马提出投靠朝廷的事儿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多说。

小说中还有多处情节,同样描写了宋江急于摆脱“反贼”身份,重归朝廷序列的迫切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江自江州获罪后,不得不上了梁山。上山之后先打祝家庄,后打高唐州,表现的还算老实。到了呼延灼征讨梁山,就露出了马脚

彭玘只是呼延灼手下的一个副将,被擒上山后宋江纳头便拜,又是“暂占水泊,权时避难,造恶甚多”,又是“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最后还“只待圣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保国”,奴相毕现。

类似的话,后文中宋江还一遍一遍的说,和呼延灼说,和宿元景说,和关胜说,还和高俅、童贯说。

就冲这些,要说宋江不是真心归降,就太错看这个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有人说宋江就像是朝廷安排的“内奸”,也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宋江这个“内奸”做的理直气壮的,一点都不顾及周围人的看法。

还有人调侃说,宋江就是“宋将”,施耐庵选择宋江作为《水浒传》的大男主,已经注定了梁山泊最后的命运

调侃之外,我们从《水浒传》的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宋江对于朝廷和官府,一直是有感情的,因此一直想走招安之路也是有内因的。

这种感情如果说是出于宋江对朝廷的忠肝义胆,就有点儿开玩笑了。小说中的宋江是个极其现实的人,做事情基本是从利益出发,不会感情用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江想要回到朝廷序列,当然也要从获利角度分析。从个人前途上看,宋江自视甚高,却不过是一个小吏。在宋朝,从吏到官,如果不走科举是非常困难的。

宋江有些文采,能写几首反诗,但是年龄已经老大不小了。就算考过了,从基层一步一步熬,什么时候能封妻荫子真不好说。倒不如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弯道超车。造反然后受招安,在当时就是途径之一。

宋江见人就撒银子,他哪来那么多的钱?凭家里的良田吗?那样早就败没了。宋江的大部分收入,推测是做小吏得来的灰色收入。做吏已经如此,那做官呢?

有人可能要说,当山大王不是一样能来钱吗?不一样,一是付出太大,一辈子都落得个反贼的名声;二是在当时,做贼真没有做官来钱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原因吧,宋江一直就想重新做官,还要做大官。这样一来,他在梁山的种种表现就不难理解了。

宋江的招安决策参谋集团

宋江想要招安,毕竟只是一个人想,要真的办成,还需要一票人马帮助。

在梁山上,反对招安的人是有的,鲁智深、武松就是个中代表。

支持招安的人也是有的,呼延灼,关胜等人肯定也想着早日重回朝廷。

宋江本身能耐不大,就是会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支持招安的人中,宋江精心挑选了一部分,构成了自己心腹中的心腹,嫡系里的嫡系,用以筹划招安过程中的各种事项

吴用自然是个中第一功臣。和晁盖不同,吴用是个读书人,读书人的理想是以文治国,当反贼是实现不了这个理想的。

所以,自宋江上山以后,吴用很快摸清了宋江的意图,然后开始疏远晁盖,靠近宋江。帮助宋江出谋划策,排除一切艰难险阻,使得宋江路线得以最终实现。

花荣的角色也很重要。花荣在朝廷的职位不高,仅仅是一个副知寨。但是花荣在所属的武将集团,却处于领袖地位。他所代表的的武将集团,大部分也是想要重获皇恩的,花荣这个联络人因此必不可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旋风柴进肯定不甘心当反贼。即使不当官,凭借祖上的名声,稳稳的做个大财主也是好的,总比在八百里梁山终老要舒服的多。

所以,我们看到,涉及到朝廷高层的事宜,往往由见多识广的柴进出面参谋

李逵是个直脾气,玩文的不行。宋江使用李逵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不好说的话,由李逵来说,试探一下兄弟们的口风。二是某些时刻,也可以借李逵震慑一下他人。李逵是被宋江当枪使,当斧子用的

戴宗的作用,主要在他的神行术上,来往通风报信,是他的事儿。

以上五人,是宋江最信任的人,很多招安的事儿,都是他们协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青是卢俊义的家奴,但是也出了不少。我们可以合理猜测,卢俊义是不甘心上山的。因此燕青的行为受到卢俊义的默许

这样一来,梁山的前三把交椅都被招安派把持。前十二名中,可能只有公孙胜和林冲对招安有些异议。

这种局面下,可以说大势已定了。宋江的势力牢牢把持着最高权力机构,以及除了步军外的其他关键岗位。反对招安的人即使心中再不愿意,也只能打打嘴炮,发发牢骚,改变不了招安的大局了。

于是,两破童贯,三败高俅中,宋江处处留有余地,又暗通宿元景,李师师,堂风枕风一起吹,终于获得宋徽宗认可,一跃成了朝廷官员,实现了自己的“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实历史中的宋江和梁山泊

说完《水浒传》中的宋江,我们再来看看真实历史中的宋江,以及由他领导的梁山泊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生年不详,样貌不详,身材也不详。《水浒传》中说他是个矮黑胖子,来自施耐庵的演绎。

宋江是山东省郓城县宋家村的人,早年事迹史无记载。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朝廷宣布在梁山泊推行“公有制”,山上和湖中所有出产归朝廷所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百姓就此生活没了着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百姓们揭竿而起,推选宋江为带头大哥,占据了梁山泊,过起了造反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