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归化城展示馆

作者/孙树恒

在阳光明媚的中午,天气热嘟嘟的,背着的水壶开了锅一样

大召广场的佛光也普照起来,最先修建归化城的阿勒坦汗塑像望着远方

在西南角的一个角落

归化城展示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不由得走了进去,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我凝视着柱子上的清朝王循的诗

北风雪连九徼,

古今形势重三边。

穹庐已绝单于域,

,牧地犹称土默川。

小部梨园同上国,

千家闹市入丰年。

圣朝治化无中外,

千万貔貅尚控弦。

歌咏了归化城便利的形势,是国家边防的重地。

我仿佛听见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声音,低头时,声音已经不在

我看见墙壁上,像电影胶片一样再现了归化城的城市景观,我看到了归化城的繁华

我也看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景象

我一个人在聆听,在凝视,虽然隔着一片片玻璃,也是隔着两个世界

我喜欢在历史里找到自我,如置身期间,我爱着,直到奇迹出现了,他们追不上我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一楼走到二楼,读到了归化城的往昔和历史变迁

是明朝赐名“归化城”,“归附王化”再造之功

阿勒坦汗被明朝封为顺义王,他的妻子三娘子也是马背上的

是阿拉坦汗把归化城建在塞外草原上的这块风水宝地上,

北依阴山,南临黄河,是一块土壤肥腴的平原。

随着阿拉坦汗建城的历史开篇,后来由三娘子主持并修建归化城,由于她执行与明王朝和睦相处的政策,

边塞蒙汉和平共处三十余年。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明王朝封她为''忠顺夫人''。

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蒙古族女政治家。给这座塞上都市增添了繁荣的色彩,在内蒙古历史上记载了光辉夺目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迅速繁荣的归化城范围越来越大,居民也越来越多,城市变化万千

有的说:“城周三里许,高三丈余。”

有的说“当时的归化城规模比较小,周长不过二里,墙高二丈四尺。”

有的说“旧城四周长约二里。"

有的说“归化城,谙达建明万历间赐名,周长二里,砌以砖,高三丈“

随着城市变化万千,早已没有本来的模样,就是城墙也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在人们的视野里里消失

那城市的街道,常用的三湾、四滩,已圪料,十八道半街依然在叫响

那最响亮的是“召城”,由于归化城召庙在征讨噶尔丹叛乱中立有助军之功,在清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掀起建召的高潮,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明代建的大召、席力图召、小召、乌素图召和清代建的五塔寺召。佛教更成为蒙古人民普遍的信仰,现在诵经声还不远,香火总继续流下去的。

在清朝时,归化城归山西管辖,是山西人走西口,到了归化城就不是山西人走西口,是山西人走在山西的归化城。

一个城市的文明除了流通的方言外,还有那些老街、官巷、民居的命名。与近邻大同市城区街道完全同名的命名,比如大东街、大西街、大北街、大南街、太平街、大什字、四眼井巷、城隍庙街等街道,街道同名,这些也是地缘近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的归化城,也是皇天后土。

康熙帝来过,他的马刨出了玉泉井,

驻跸于白塔之前,吟成《塞外初冬》诗:“阴山南去雁行多,渺渺少原六御过。报是初冬新律改,依然晓霜气暄和。”

《驻跸归化城》有诗为证:“一片孤城古塞西,霜寒木落驻旌霓。恩施域外心无倦,威慑荒遐化欲齐。归戍健儿欣日暖,放闲战马就风嘶。五原旧是烽烟地,亭障安恬静鼓鼙。”

康熙帝亲征,恩施域外,威慑荒遐,以实现健儿归戍、战马放闲、亭障安恬、鼓鼙不振的和平安定局面的愿望。

我知道,从康熙帝来到归化城,人们就开始傲气满怀,置身于一个怎样的皇家乐土呀,端是那“爷,爷‘的自称,与如歌的山西小调,就在归化城交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化城不但是著名的“召城”,而且还是中外闻名的商业中心。

民间俗称:“上至绸缎,下至葱蒜”。商界按行业大至可分为十五社,社外九社,八大庄口、四大店、三大号。

遍布了“牛桥”、“马桥”、“驼桥”、“草桥”、“羊桥”等牲口市场和众多的商业店铺,在城外集中形成了热闹的新街市。

归化城是北方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由外蒙贩运回归化城来的羊群,一般年份有七八十万只到一百多万只之间,

归化民间早就有日宰万牲的说法。然后再把冻羊肉运往京、津、晋北和直隶北部销售。

归化城又是驼城,在清代某个时期曾经拥有骆驼多达20万峰。专营驼业运输的商号有十几家。多则七八百峰至数千峰,少则百余峰至二三百峰。

大召广场到处都有骆驼的雕像,骆驼多走沙漠草地人烟稀少处,夏季烈日当头,如同火烧;冬季寒风刺骨,冻裂肌肤,驼夫的生活可见一斑。

“一个大盛魁,半个归化城大",盛魁是晋商开办的中国清代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开辟了闻名中外的茶叶之路,商业版图横跨亚欧大陆,缔造了数个中国商业史的“创举”。堪称是中蒙俄贸易的一座里程碑,书写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商业贸易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化城的味道与醋息息相关,那种醋味儿也是山西味道。吃烧麦、吃莜面配醋料。

在归化城有祁县人开的老字号“麦香村”饭庄,过油肉、铜锅仔、莜面墩墩、晋中剔鱼子、拿糕、红面擦擦、大同浑源凉粉、焖面……晋商巨贾从外归来或出发前,总会到这样的山西菜馆,来一桌热腾腾的家乡菜。

归化城是一座成熟的商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被身份的不同与职业的不同而分成若干群体,市民们也被自觉地分成三六九等,关于归化城的四个茶坊,人们常常这样形容:“官府的人在东茶坊,经商的人在南茶坊,兵营里的人在西茶坊,做苦力的人在北茶坊。”比起南茶坊,北茶坊显得格外繁忙。牛马骆驼的嘶鸣声、护卫狗的吠叫声、人的呼喊声此起彼落。有永远也不肯消散的骆驼身上散发出来的腥臊味。管理市场的官员的身影也时不时地闪现在货垛和人群之间。烧麦在《元曲》好多剧目的道白中就已经出现,

归化城出现烧麦则是明末清初。归化城经营早点的烧麦馆子营业已经十分发达。各路烧麦馆子散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归化城的人把“您老喝了没有”,当作清早出门见面的问候语。

正如《古丰识略》所云:“归化仅弹丸之地,戏楼酒肆大小数十百区,镇日间燔炙煎熬,管弦呕哑,选声择味,列座喧呼。”归化城商市繁荣、人声鼎沸的情景。让归化城闪耀着圣灵之光的召城,迅速嬗变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商业城市,并逐渐形成平和、宽容、开放、大度的城市品格,一座成熟的商城的形象就渐渐高大起来。

这时整个归化城展示馆就我一个人,在最后的展示,聆听着风声、驼铃声和狗吠声,多么沧桑啊,可许多影像再也看不到了,我边走 边回望 ,向这个归化城的过往致敬.。

我走出门来,阳光很刺眼,一种莫名的感动。一辆车从展示馆飞驰而过,都没有看我一眼,或那挂着的

”归化城展示馆“的牌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