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阳上了热搜。

一是因为5月14日消息,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被查。

二是因为南阳举办了一场名为“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的座谈会。虽然言之凿凿是“鞠躬尽瘁这些奉献精神,是需要宣扬传承的文化精神,肯定是有意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更多的,也是平民视角却是认为,座谈会被指借“诸葛亮”巧立名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以“诸葛亮”为品牌宣传推广城市。

自1993年起,襄阳便举办首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截至2023年10月已持续举办11届。在此期间,南阳也曾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2022年,南阳发布城市形象宣传语: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2023年,襄阳也举行“一句话叫响襄阳”全国征集活动,并推出《三顾在襄阳》城市形象宣传片,上线专辑栏目介绍历史文化,主题就叫“襄阳 远不只三顾”。

无独有偶的是,重庆成都也曾“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等等。

而类似的纪念诸葛亮仙逝等绝非个例,也绝非偶然,而是公权力惯性任性随性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谈会,名为纪念诸葛亮,实则是政绩思维作祟,是地方官员在刷存在感,也是绞尽脑汁的发展经济,宣传推介地方的表现。
在发展经济,特别是在推动文旅产业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各方各地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纷纷从故纸堆或者是死人堆里找由头找理由,生拉硬扯或者是囫囵吞枣的打造地方的形象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也很无奈。也反映了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焦虑。
不提口号,不标新立异,有时会被认为是没魄力没胆识。
可是不走寻常路,谈何容易!往往是处心积虑的挖掘地方的闪光点,剑走偏锋和千方百计的引流。
谁不说俺家乡好。但是说实在的,文旅产业固然是绿色低碳环保,但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资源条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工人为的堆砌一些景观,或者是搞类似纪念诸葛亮的活动,往往是贻笑大方,费力不讨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现在走红的开封媒婆,菏泽郭有才以及去年火热的淄博烧烤等,最终会是网络时代的一阵风,难以持续,不会长久的。
虽然有其特质,但也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
发展文旅经济,需要追风,站到风口上,但是要知道,捞偏门等是易碎品,靠不住的。新鲜过后仍会轻飘飘软绵绵的。

开“诸葛亮会”是集思广益,但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年就是无厘头了
一言以蔽之,凭借古人上位,或者是显灵来发展经济,不作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