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布菲‍‍‍‍‍‍‍‍‍‍‍‍‍‍‍‍‍‍‍‍‍‍‍‍‍‍‍‍‍‍‍‍‍‍

这段时间男频文圈好生热闹。万众瞩目的《庆余年》第二季上映,发布于起点小说的原作热度当然也又涨了一波,起点站内专门给其开辟了“回起点,再庆余年”板块。在2007年就开始连载、完结也已经十余年的小说《庆余年》,又被影视化再续杯了热度。

而比它还古早的另一本起点男频封神之作、诞生于2003年的《诛仙》,近期也在热搜榜上出没,原因是作者萧鼎全本修订了《诛仙》,并将旧版下架。他自述在保持原文主线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填坑和润色,对一些角色进行了调整,增强、稍微削弱或者“大大大大大大大削弱了一个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萧鼎所述被超级削弱的角色正是《诛仙》人气数一数二的碧瑶,消息一出,碧瑶粉的愤怒可想而知,萧鼎的微博和相关词条热搜下,碧瑶粉的讨伐层出不穷。当然也不乏为萧鼎摇旗呐喊者,和碧瑶党争了二十年的陆雪琪粉,就大有“臣妾此身从此分明了”的扬眉吐气感,和被虐惨了的碧瑶粉又是狠狠互掐一波。

萧鼎的微博里说这就是最终版本的《诛仙》,但这所谓最终版本带来的战争,或许离最终还有很远。

大篇幅修订,有必要吗?‍‍‍‍‍‍‍‍

太阳底下无新事,作者改文,实在说不上稀罕。

金庸就是个中老手。他的作品历经过三次修改,第一次是将报纸连载的作品编辑成书出版,这一时期对作品的改动相对较小;第二次则是用了八年时间将过往作品进行全部修订后再出版,即是大陆读者最熟悉的三联版;第三次则是晚年再度花了大力气的世纪新修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鼎曾经表示过自己深受金庸武侠小说影响,对金庸小说尊崇异常,甚至笔名的萧字都是因为觉得武侠小说里姓萧的人厉害才取的,《诛仙》里也不难看出他对金庸小说笔法的欣赏和继承。网文作家里学习金庸技法的数不胜数,但连大篇幅修订也继承来的,倒是不多见,可见萧鼎是走在了学习模仿金庸的前列。

连载的压力、读者的压力、市场的压力,都可能会让笔下故事在成文时背离作者初衷,出于爱惜羽毛的态度,作者重新修订作品也是情理之中。金庸小说里最受读者认可的三联版和最初连载的原貌就相差甚远,比如射雕里郭靖人设聪明伶俐,杨过的生母不是穆念慈而是爱慕郭靖的捕蛇少女秦南琴。但因为年代实在久远,金庸本人也有意阻拦连载版流传,后来的版本影响力又更大,并没有太多读者在意。

但金庸对三联版再修订,读者却不怎么买账了:大批金庸粉直呼毁原作的射雕里黄药师爱上梅超风,天龙结局王语嫣为了驻颜变得神经质、和段誉感情破裂后回到慕容复身边等都是这次增订的内容。

不同人生阶段思想和审美发生变化很正常,但三联版问世且广为流传后,已经成为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哪怕是金庸对它进行改动也会被书粉批判画蛇添足。《诛仙》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自然无法和金庸小说相比,可作为一部在网络文学刚刚起步的时代横空出世的现象级作品,它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也伴随了不少人的青春记忆。一朝推翻,不仅碧瑶粉,一些纯纯书粉,心理上恐怕也是难以接受的。

在《诛仙》后,萧鼎并未有出圈作品,总是反复折腾同一本“炒冷饭”,且2022年发布番外《红鸾笑》,明确张小凡的感情归属是陆雪琪(本次修订直接将该番外作为结局),碧瑶粉的不满已经积蓄了很久,本次又被暴击,就更是恨不得把萧鼎钉在耻辱柱上。对他们来说,萧鼎改文,不是修订,而是魔改。

当然,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陆雪琪粉丝(也包括萧鼎本人)而言,修订版强化了陆雪琪和男主角张小凡的感情线,突出了她的女主角地位,实在是仙品。

就像《诛仙》这部作品最出圈的是碧瑶陆雪琪之争一样,它修订引起的轩然大波也带有强烈的党争色彩,对其在文本意义上改得好还是坏的问题的探讨,终究也是要让渡于她们俩谁吃亏、谁受益的问题上了。

谁“杀死”了碧瑶?‍‍‍‍‍‍‍‍‍

碧瑶为张小凡挡剑而死,张小凡为让她复活而百般努力,这是《诛仙》的看点之一,曾经《诛仙》的实体书,每一本的腰封上都印着“碧瑶是否复活?”当作钩子。当然,后来读者都知道了,碧瑶到底是没有复活的,而作者删减削弱她的相关情节,无异于又在另一个层面上杀死了碧瑶一次。

萧鼎对陆雪琪的偏爱有目共睹(毕竟据说以现生老婆为原型),在党争中他的站队再明显不过,但“杀死”碧瑶仅出于自己对另一角色和书的爱,可能也不见得。《诛仙》第二季动漫目前在播,和第一季主推碧瑶相比,本季显然主推陆雪琪和张小凡CP线,在此时宣布上线修订版,和动漫不谋而合,也或许是有谋而合,更让部分书粉猜疑修订版不仅是萧鼎自己的趣味偏好,也是为了给动漫博热度造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猜测未必属实,但对于一本已经成书这么久、情节套路在如今看来已经过时的作品来说,再指望原作吸引大批新读者入坑有点天方夜谭,碧瑶和陆雪琪党争了二十年多少也乏力了,延续《诛仙》这样的老IP生命力,确实得靠衍生作品。

很多原作粉喜欢高贵冷艳地diss衍生作品魔改,但以绝大多数网文的质量而言,没有衍生作品面世,它们只会被遗忘的更快。动辄几百万字、每天更新八千一万字的男频文,快餐文学的特质尤其强烈,而且它们追逐的是当下的热潮,过不了多久,就会和褪去的热潮一起被读者遗忘。

IP改编可以让它们再度被提及被讨论,而且对于一些古早的作品,改编还可以适当规避一些过时的套路。比如《庆余年》的影视剧就将男主改的清纯了很多,原作的开后宫在剧中都被淡化,的确更符合剧集市场受众。

而《诛仙》影视剧《青云志》的改编是加粗张小凡与碧瑶之间的感情线,削弱陆雪琪,游戏《诛仙》里,碧瑶也是绝对的女主,这些衍生作品的产出和影响力也使得碧瑶粉的规模和势力不断扩大。论掐架,碧瑶粉和陆雪琪粉这些年可能难分胜负,但从此前衍生作品的改编角度来看,碧瑶的确占了上风。

这其中有改编方喜好的影响,但应该也与之前市场上倾向于选择爱的轰轰烈烈、愿为爱付出一切的女主形象有关。而现在,陆雪琪式正道苍生第一位、爱情往后靠的女主才是正流行,碧瑶风头正盛的时候作者不敢有什么非分举动,如今眼瞅着风向变了,这时候还不出来修订,更待何时?

《诛仙》小说虽然已经完结许久,但它的衍生作品还在继续生长,背后依旧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对其进行修订甚至不惜再次“杀死”碧瑶,很难说没有市场的考量。

谁“复活”了作者?

在诛仙事件中,有一种观点是修订行为是利用了自己身为作者的话语权,引导书粉按照作者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作品,这是不尊重书粉也不尊重原本作品的表现。

罗兰巴特有个著名的“作者已死”理论,粗浅地概括就是作品在完成之际,作者就已经死亡,其对文章的解读失去了意义,话语权应完全交由读者。这个理论和现在一些书粉常挂在嘴边的“江南老贼懂个锤子《龙族》”“南派三叔也配谈《盗墓笔记》”“JK罗琳懂什么《哈利波特》”等等有共通之处。

江南近些年写的《龙族》,饱受江郎才尽诟病,南派三叔被骂糟蹋小说消费纸片人已经很多年,罗琳近些年出了《神奇动物在哪里》等续作,其中有内容涉及给《哈利波特》的一些漏洞打补丁,但补得不太好,也难逃被吐槽。插播一句,罗琳还曾经因为发表针对跨性别群体的言论被《哈利波特》电影演员抱团攻击,几位主演纷纷与罗琳划清,还试图将其踢出哈利波特世界,这魔法世界之母可真不好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P改编给了作者更多曝光机会,很多原作者会作为编剧参与到自己作品的影视化里。只是即使是亲妈作者,也难逃“魔改”吐槽,例子不胜枚举。网络时代的作者们又普遍很爱跟读者交流,有时难免说出不中听的话,墨香铜臭曾经因为点评自己笔下的某个角色被攻击,爱到深处的角色粉们,对让自己喜欢的角色OOC、塑造的故事情节不够精彩的亲爹亲妈作者是无差别攻击的。

这种时候“作者已死”就很好用,不仅可以用来割席原作者和作品,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还可以用字面意义上的“作者已死”来阴阳怪气一番。

另一方面,有些作者其实也在营造个人IP,读者对他们本人的兴趣并不低于对其作品。比如八月长安,高考状元、北大才女都是她的强力标签,书里主要角色的人生轨迹也有诸多与她自己重合,如果剥离这些,她的书销量恐怕也会下降不少。作者和书被如此牢固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本书诞生,作者非但没“死”,反而是“复活”,毕竟作者的精彩人生又会在新书发布的时候在读者群体中口口相传。

对一些书粉来说,好的作者就应该像死了一样,不要卖版权、不要乱修订、不要瞎解读。但也就能想想而已,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作者要出来刷存在感,谁又能拦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