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面积超10万平方米、来自全球的优质参展品牌企业超2000家、专业观众预计10万名……一场堪称广州史上最大规模的专业食品展将于9月举行。

5月21日,奥一新闻从2024中食展(广州)新闻发布会暨大湾区果蔬、渔业产业交流会上获悉,2024年中食展(广州)暨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展览会,携手Food2China Expo广州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Wine to China酒展、广州(江南)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将于9月25日-27日在广交会展馆B区举办,共同打造一场前所未有的“六展合一”食品行业盛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万平方米展示面积

打造华南食饮第一展

当前,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食品行业作为与消费息息相关的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庞大,在消费规模、消费观念、消费能力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广州市贸促会(广州国际商会)杨勇在致辞中表示,为顺应消费者对健康饮食以及食材的高品质和多样性的需求,广州市贸促会(广州国际商会)今年携手相关机构,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共同打造一场规模10万平方米的行业盛会,为广州市会展业项目合作谱写新的篇章。

通过“六展合一、强强联合”的展会,将食品行业的各个环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大力推动食品行业的繁荣与进步,同时,进一步推动广州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美食选择,为广州这座国际美食之都、中华美食之都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广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八大精品主题

布局食饮业全产业链

据广东省进口食品协会会长綦宜龙介绍,展会设置了品牌食品、精品果蔬、进口食品、餐饮食材、渔业水产、综合食品、大健康以及食品设备等八大主题,全方位展示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汇聚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超2000家优质品牌企业参展,预计吸引10万名专业观众到场。

广东是食品消费大省,同时也是食品流通大省。这些食品来到广州之后,将辐射到大湾区、中国,甚至辐射到东南亚。中食展不光吸引国内的经销商买家,它还会吸引东南亚甚至是全球的买家过来。”綦宜龙对记者表示。

綦宜龙介绍道,届时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澳大利亚、智利、泰国、韩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阿联酋等世界各地展团,将为观众呈现独具异域风情的特色美食,比如意大利葡萄酒、啤酒、番茄酱,韩国休闲零食,东南亚食材,巴基斯坦曲奇饼干,阿联酋啤酒等。广东、福建、山东、四川、陕西、河南、贵州、湖北(武汉)、云南、黑龙江、湖南、河北、山西、宁夏等国内展团也将携各地头部企业,名优产品组团参展。

三大进口品类

助力消费升级新需求

届时在展会上,进口食品、果蔬、水产将成为专业采购商聚焦点。

“广州(江南)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将涵盖生鲜果蔬、物流、机械、技术、包装等核心产品和服务。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果蔬生产商、供应商、采购商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果蔬行业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未来。”广州江楠农业(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灿江介绍道。

万果会-万果联创始人朱勇立、广州国际渔博会组委会项目总监彭莹分别分享了中国水果市场发展现状和果蔬进口的成功案例,以及进口水产行业发展现状。“进口水果市场份额约占中国水果市场的四分之一。以榴莲、香蕉为首的热带水果进口额约150亿美元。”朱勇立介绍说。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之一,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巨大。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水产品进口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此外,水产品是跨境电商进口的重要品种之一,随着消费便利化等趋向,未来进口潜力很大。”彭莹告诉记者,广州国际渔博会历经多年培育,已成为水产行业的风向标,是中国水产品与世界水产市场链接的窗口,是一场集水产新品、渔业科技、技术交流、产销对接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全球贸易盛会。

构建高质量B2B平台

同期举办30+配套活动

据悉,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 (简称“中食展”)每年在上海主办,历经20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亚洲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食品与饮料行业的贸易盛会。

2023年9月,“中食展”品牌盛会首次亮相广州,规模达4.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1000家,专业采购商、观众超5万人次,配套举办29场经贸活动,成为推动优质食品食材、果蔬进入大湾区市场最便捷高效的专业渠道。

为了帮助企业与买家搭建对接桥梁,今年展会主办方将邀请连锁餐饮、团餐、外卖、酒店、航空物流、乡厨等渠道买家,加速B端渠道及业务拓展。同时,特邀大型商超、便利店、食品批发市场等传统零售渠道以及直播带货、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兴零售渠道,助力企业B、C双端发力。

展会同期将举办30多场主题论坛、比赛及互动体验活动,邀请来自农业、食品、餐饮行业领袖、专家学者、名厨精英齐聚一堂,分享行业热点、成功经验、技术成果等。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卢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