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朝康熙年间,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开始不断壮大,并最终在枭雄噶尔丹的率领下,击败了喀尔喀蒙古地区的蒙古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面对准噶尔的扩张,清朝方面自然不会放任其壮大,康熙皇帝亲自率领大军开赴蒙古草原,与噶尔丹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场“巅峰对决”的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清朝北边危机

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噶尔丹率领近2万人离开科布多营地,开始第二次东征喀尔喀。

准噶尔军自西向东穿过喀尔喀全境,沿克鲁伦河进入呼伦贝尔,并继续西进到了乌珠穆沁左翼旗境内的乌尔会河,在这里与清军交战并取得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乘胜南下,在乌兰布通之地,与清朝大军交锋,结果遭受重创,遂北逃进入科布多。

噶尔丹在科布多休养数年后,军事实力得到恢复,随后又开始东征喀尔喀。然而,乌兰布通之役的教训,使噶尔丹意识到不能再贸然出师,孤军深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和臣僚们制定了一项长期的战略战术。其核心是:以喀尔喀东部地区为基地,与清军展开持久的拉锯战,消耗清军实力,最终使喀尔喀、内蒙古归于自己。

康熙三十四年五月,噶尔丹率2万多人,从空奎、扎布干向东出发,六月到达塔米尔河。噶尔丹寻找那些尚游牧于故土而未及附清的喀尔喀诸台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月,噶尔丹已深入喀尔喀,严禁属下妄行,以稳住飘逸之喀尔喀部众。

他还令阿喇布坦、丹济拉、丹津鄂木布等率兵 3000人,顺克鲁伦河寻找喀尔喀诸台吉,并一路晓谕他们就地安居,不必惊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人复原的准噶尔士兵

而纳木扎尔陀音等台吉误以为噶尔丹来攻,遂尽弃牛羊,慌忙南逃。阿喇布坦等尽收所弃牛羊,至拖诺岭附近,与噶尔丹会师。

自从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首次兵进喀尔喀以后,喀尔喀蒙古地区便处于噶尔丹掌控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的目的不仅是统辖喀尔喀,而且要求清政府遣返南下之喀尔喀人众,并因此率兵进入漠南地区与清军发生激战。

在长达8年征战的时间内,康熙帝虽然多次规劝噶尔丹放弃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占领,但毫无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清朝要实现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有效管辖,并确保内蒙古地区的安全,就必须通过战争手段铲除噶尔丹势力,双方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已在所难免。

缜密筹划

噶尔丹深入喀尔喀后,康熙帝就谋划剿灭这个与已争夺蒙古高原霸权的强大敌手,他认为要剿灭噶尔丹,除远征外别无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噶尔丹此次进驻克鲁伦,使康熙帝有了与之决战的机会,因为克鲁伦距北京不足2000里,而科布多则距京3000多里。

经过反复思量后,康熙帝决定三路出兵,并进合击,实施大范围的战略包围,使飘忽不定的噶尔丹无法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帝还认为乌兰布通之役,由于他得病中途折回,未能亲临战场指挥而失去了歼灭噶尔丹的绝好机会,所以此次回绝诸汉臣的劝阻,决计亲征。

这样,经过讨论、酝酿,一项由皇帝亲征,远涉瀚海,分进合击,在土拉、克鲁伦河一带剿灭噶尔丹的战略决策最后确定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康熙帝做了出征前的具体部署,任命各路将领,分配军队名额,并精心筹备战马、军粮、武器等项。

中路大军由康熙帝亲自统率,决定于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1696年4月4日)由北京出发,直奔克鲁伦河,发起主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路军分为归化城与宁夏两支,由坚决支持康熙北征的抚远大将军伯费扬古统率,于二月十八日分别由归化城、宁夏起程,在喀尔喀深处的翁金河会合后,向土拉河挺进,以堵截噶尔丹西退之路。

东路军包括盛京兵、吉林兵、黑龙江兵,共6000人,加厮役约达1万人以上,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帝动员的三路军合计15万人左右,士兵每人带1名厮役和4匹马,据此可以推定全军所带马匹亦达22万匹以上,再加上运粮马匹,合计近30万马匹。

此外,为了提高行军速度,加强诸军之间联系,清政府还设置了多路驿站,派兵驻扎,并在沿途先期开凿了不少水井。

御驾亲征

各项准备事宜就绪后,各路大军如期出发,康熙帝于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1696年4月4日)率中路军主力离开京城,由独石口北上。另有汉军绿旗营由古北口出关,再同主力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加强中西路联系,兵部于土木地方专设官署,负责转送谕奏往来,以避免绕道京城,延误时间。

中路大军经10天跋涉,于三月初十日过独石口,进入内蒙古地区。康熙帝下令,大军清晨启行,日中驻扎,众皆每日一餐以便人马休息,节省粮食。并命令官兵保密出征,不得外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中路军准备充足,康熙帝事必躬亲,行军极为顺利,几乎未遭损失。

然而,西路大军却没有中路幸运,途中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虽然西路大军比中路早12天出发,但沿线尽是荒漠,行程缓慢,加上遭遇暴风雪人马损失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扬古所率西路归化城军计划于三月二十日左右同孙思克率领的宁夏军在翁金河会师,然而当费扬古到达翁金河时,孙思克距翁金河尚有10日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思克军的一支队伍尚未休整便上路,影响了行军速度,加上在到达翁金之前遭遇飚风两昼夜,再遭大雨一昼夜,而且因日期延误而所携粮食也仅够一个月食用。

在宁夏军未能如期到达翁金的情况下,费扬古只好单独前进,造成了西路内部归化城兵与宁夏兵无法策应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急关头,孙思克决定汰弱留强,亲率2000名精兵追赶费扬古,过翁金与大军会合。

军粮运输更是缓慢,因难以跟上军队而只好把粮食存于翁金,致使前线粮饷面临断绝当西路大军艰难地推进到杭爱山时,又遇到了意外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土拉河的布尔察克以南十余程之草原已经被噶尔丹下令全部焚毁,因此战马不得饱食。

费扬古不得不再次裁减兵员,只率1万余人向土拉疾进,由于西路大军遭遇种种困难,致使军期大大延误,无法按原计划于四月二十四日到达土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扬古紧急奏闻皇上西路不能如期到达土拉之故,并请求将到达时间推迟10天。四月二十一日,康熙帝在离目的地三日路程的西巴尔台地方驻跸时,接到了费扬古的急报。

康熙根据西路大军所定新的日期,调整行程速度,继续缓慢前进,然而,康熙帝担心越逼近克鲁伦河,越容易被噶尔丹发现,为了不致噶尔丹过早的发现大军到来,而取消了哨探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决定大军至拖陵布喇克地方后,遣使噶尔丹,以和谈名义牵制噶尔丹,如噶尔丹回使,则再遣使往来,以待西路军到达指定位置。

于是,康熙帝先纵放4名准噶尔俘虏,随后派出以公主长史多禅为首的使者前往噶尔丹军营。

而多禅等则于克鲁伦河畔遇见噶尔丹大将丹济拉,他们告知康熙帝亲征,并将给噶尔丹的书信交给丹济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济拉为噶尔丹之子,多年跟随噶尔丹,富有军事才华和外交经验,面对清朝大军压来,他立即施以巧计,说噶尔丹在土拉,要取得联系尚需数天时间,请求清军缓进,勿过克鲁伦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很快从康熙帝的信件及被遣回的4名俘虏了解到康熙帝亲率大军遍近的情况,经过一番筹度后,噶尔丹于初七日开始撤退,离开克鲁伦河

康熙帝在发现噶尔丹军离开之后,便亲自领兵继续追赶,十二日到达战略要地拖讷山,从一位准噶尔老妇人口中得知,噶尔丹离开此地已有4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噶尔丹已远去而很难追及,尤其是兵丁所带80日口粮日期将满,于成龙所运粮食迟迟未到,所以如果大军继续前进则距所运粮食太远而必致窘迫。

康熙帝经研究后决定,任命领侍卫内大臣马思喀为“平北大将军”,率领2000名前锋兵,携带20日口粮穷追噶尔丹,大军则返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弃克鲁伦河而退是有自己的战略考虑的,噶尔丹拒战克鲁伦河,是因为虽然有利于据河而守,但由于河面狭窄、两岸皆山,加上清军兵力、装备优越,很可能过河对准噶尔军形成包围。

如果双方拒河僵持,西路清军有可能从噶尔丹背后冲来,必使其腹背受敌而陷入绝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噶尔丹没有主张同清军展开对阵战,而是放弃克鲁伦河向后撤退,选择更有利地形进行埋伏。

不过,当噶尔丹侦知一支清军的确从土拉而来时,他决定舍强大的中路大军而击西路疲困之师……

昭莫多之战

清西路军历尽艰辛,跋涉77天(宁夏军为73天),于五月十三日抵达昭莫多,兵力仅有1.4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昭莫多”,蒙古语,意为“树多”,位于土拉河之北,肯特岭之南,汗山之东,山下是广约数里平川,林木茂荟,河流穿梭其间。

森林之南,有一座马鞍形小山横卧,右连南山,此地为明成祖攻破蒙古大将阿鲁台之旧战场,是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路大军临近昭莫多时,其前哨在距昭莫多30里外的特勒尔济口与准噶尔军遭遇,费扬古闻讯后急进昭莫多,他决定占据有利地形,诱敌深人,围击消灭。

于是费扬古命令前锋统领硕代、副都统阿南达等“率前锋试挑之,如厄鲁特力寡即行剿灭,多则徐诱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硕代等见准噶尔军势众,便“且射且却”引敌进入特勒尔济口,噶尔丹也为了抢占昭莫多制高点,向前冲击,兵力近1万人。

面对强大的噶尔丹军队,费扬古着手布阵,令将军孙思克率甘、凉、宁,肃四镇绿旗官兵居中;京城,西安满洲汉军官兵,察哈尔、诸扎萨克蒙古官兵居东侧高地;右卫满洲,汉军,大同绿旗兵,喀尔喀诸扎萨克兵居西侧沿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扬古起初有意放纵噶尔丹前来占据马鞍形小山,随后凭借火力优势围歼噶尔丹军队,然而,宁夏总兵殷化行力谏费扬古必先据小山:“从来用兵,高处不宜让敌”。

最终,费扬古采纳了殷化行的建议并令其登山守之,殷化行遂率部强登,刚到山顶,噶尔丹也从另一侧登至半山,可谓“胜负之机在呼吸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部居高临下,用大炮,子母炮轰击准噶尔军,费扬古也挥全军上山布阵,发起猛烈进攻。巧合的是,如果清军早已占据小山,那么噶尔丹发现后就可能立刻回头撤出特勒尔济口远逃而去。

而清军缓登小山,却成了诱敌深入之妙计。噶尔丹陷入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欲进则难以攻取山顶,欲退则背后受敌,只好死战一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地形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准噶尔军队以岩石为蔽,用鸟枪、弓箭等武器顽强地进行还击。

噶尔丹及其妻阿奴更是临危不惧,冲锋在先,“冒炮矢,舍骑而斗,锋甚锐,不可败”。双方从未时至酉时猛攻恶斗,“击伤相当,胜负未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费扬古再次采纳殷化行的建议,命左侧军以柳林为掩护,突袭准噶尔军侧翼,并派另一支军队沿右侧,袭击妇幼辎重。

顿时,准噶尔军阵后大动,妇哭喊,正在酣战的准噶尔军,士气动摇,乱了阵脚。山上山下各部清军趁此机会,齐行夹击,呼声震天,矢射如雨。噶尔丹溃败,死伤甚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噶尔丹妻阿奴战死,噶尔丹率数十骑突围出去。丹济拉、丹津俄木布也逃遁。阿喇布坦保护后方苦战不退,身受重伤,最后冲出。

噶尔丹残部四处逃散,清军在月光下追击30余里,费扬古便传令收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役,清军取得了歼灭噶尔丹主力的重大胜利,从此,噶尔丹陷入绝境,东山再起已无可能,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而康熙帝因得捷报,情绪为之一变,一切苦闷烟消云散,兴奋地说:“如愿歼灭,体面而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大加赞誉西路官兵,表示重赏有功人员,紧接着康熙帝亲率诸臣,行三跪九叩礼,拜谢上天。

结语

至此,康熙皇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之役,经过从京城到克鲁伦河的异常艰苦的奔袭,往返98天、行程4000里,将噶尔丹全面击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