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窦皓

富美农村路,到“浙”来打卡。一条条的农村路如何帮助湖州百姓创造美丽、传承幸福?

先讲一个“湖羊”的故事。湖羊,本为“胡羊”,北方居民携带蒙古绵羊南下,在江浙一带太湖流城定居,在丝绸之府湖州种桑养蚕、桑叶喂羊、羊肥育桑的生态农耕文化熏陶下,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特有品种。

“买羊、卖羊靠的就是交通运输,现在我们从这儿出发,不管走哪条农村公路,10分钟就能上高速。”湖州练美湖羊生态养殖场负责人说。2017年开始,南浔区推进农村公路“四改三”三年提升行动,总投资50多亿,提升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

随着农村公路不断拓宽,打通了湖羊运输最后一公里,运输车直接开到养殖场,更大程度实现了互联互通。小小湖羊不仅带动本地乡民增收,更走出了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产业帮扶之路。2018年起,南浔区实施“湖羊入川”——将“产业帮扶”模式推广到四川东西部协作结对地区,目前四川结对地区湖羊已存栏2.6万头,带动5000余户低收入农户增收,为当地群众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将视线转向南浔区练市镇花乌线。驱车于途,窗外微风拂面,宽敞平坦的公路两侧,拔地而起的排排农家别墅,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花乌线

早年间的农兴村完全是另一副光景:村道泥泞、房屋破旧,村民守着人均一亩水田、五分桑树地,村集体也穷得叮当响,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

“2013年,我从事农村公路工作,村里的书记来找我们,想让通村的3.5米的路早日变宽一些。十年过去了,这里的村道已完全变了样,又宽、又平、又美!”作为见证者,来自湖州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的赵芳激动地说。

依托纵横交错的“四好农村路”,湖州构建起一个内外结合、点多面广、遍布城乡的多元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实现了邮政快递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双向渠道畅通。

如今农兴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2万元以上的农户达450户。一组数据不言自明,2023年湖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47455元。湖州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57,成为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鲜亮的大螃蟹举着憨态可掬的钳子“迎客”,不少游客正举着手中的咖啡摆造型拍照、打卡——这里是吴兴区杨桂珍螃蟹庄园景区。

2018年,抓住“退蟹还湖”的绿色生态机遇,1600亩“杨桂珍”养蟹基地建立起来。依托水产路和环太湖公路等交通运输道路改善提升,品质优良的“毛脚蟹”可以在保鲜期限内被端上餐桌。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营方式,杨溇“太湖蟹”共富工坊,为本地村民提供“认养蟹苗”“免费养殖技术培训”“螃蟹捆绑、包装”等共富渠道,杨溇村周边约200户农户实现了增收。

庄园门口,一条宽敞平坦明亮的景观大道,湖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怡——这是集“交通、水利、生态、防洪、旅游、景观”于一体的环太湖公路吴兴段。它不仅是成功跻身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的选美冠军,更是见证和推动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环太湖公路吴兴段

2021年,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全国示范路蓝图发布,湖州与苏锡常三市跨区域打造美丽中国交通样板的帷幕正式拉开。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环太湖公路吴兴段沿线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招引庙港人、枫霖生态园等产业项目14个,撬动社会资本3.68亿元。

近年来,湖州全域推行“路长制”,推进智慧农养、数字路产、智联管控、健康监测等数字赋能模式,全面构建城乡客运“服务网”,成效显著。“站在全域美丽、全国示范的新起点上,湖州将持续践行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湖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畅达、平安、智慧、美丽、共富”的“四好农村路”升级版,进一步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间编织美丽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