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前言

公元1398年,41岁的晋王朱棡病逝于自己府中,朱元璋听闻嚎啕大哭。

而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看着即将失去的江山,朱允炆悲从中来,大呼:“三叔若在,我又何必削藩!”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

分封藩王,暴露残暴本性

朱棡是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在朱元璋占领应天两年后,他出生了。

恰逢当时的朱元璋正因为徐寿辉和张士诚的轮番围攻心烦不已。

加之在朱棡之前,朱标和朱樉的相继降临,这也就导致朱元璋对于朱棡,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

而在胡大海加入朱元璋之后,随即便推举宋濂来辅佐朱元璋,而宋濂作为浙东的大儒,也被朱元璋下令当他三个儿子的教师。

而在朱棡年满10岁的时候,朱元璋又聘请书法大家杜环担任他们的书法老师。

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没怎么读过书,因此对于子孙的教育,朱元璋无疑是极为看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棡

而朱棡15岁的时候就做了新郎,更是年仅17岁就做了父亲,生下了儿子朱济熺。

得知这一消息朱元璋很是高兴,因为这是他的第二个孙子,让他很有成就感,对自己的这个孙子更是十分的喜爱。

然而当时的朱元璋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三个儿子在长大后,竟然成为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棡

大儿子朱标厚道老成、稳重仁善,二儿子朱樉刻薄尖酸、色厉内荏,作为三儿子大的朱棡虽聪明机智,但待人却是残暴不堪。

1370年,朱元璋效仿汉朝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八个儿子分封到了边塞,以此来防备蒙元。

朱棡则被封在太原,与朱樉、朱棣连成一条,方便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可以相互照应,位置可谓是十分的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棡

而在册封了自己的儿子为藩王之后,朱元璋又开始屡屡磨炼他们的意志,只为教导他们勤奋、仁善。

不过虽然朱元璋的想法很好,但对于他的几个儿子来说,却完全没有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特别是三儿子朱棡,自从外出就藩之后,他常年被压抑着的残暴本性,立刻就暴露无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

鞭打厨子,惹朱元璋暴怒

在朱棡临行去就藩时,朱元璋对朱棡仔细叮嘱,告诫他要对百姓好,协助哥哥把大明的江山守好。

更是送给了他一块玉钰和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用了二十三年的厨子徐兴祖。

朱元璋的这一做法的意思也非常的直白,就是怕朱棡到了太原不习惯,所以才让徐祖兴为他做京城的美食,以此来解一些思乡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

而朱棡心里也十分的清楚,如今这一分别的,下次可能就鲜少可以归家,更不用说看望父母兄长了。

只是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队伍还没有走到太原,朱棡就在半路惹出了麻烦。

他因为不满意徐兴祖做的饭,于是便用鞭子将其狠狠地抽打了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棡

这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顿时大发雷霆,立刻写了一封信,让人快马加鞭送给朱棡。

在信中朱元璋这样写道:

我这么多年,任何人犯错我都没有姑息过,但对徐祖兴,却从没有半分的折辱,你难道不知道怨恨不在大小,而在于得罪了小人?一旦他携私报复,那你必会防不胜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

可惜对于朱元璋的这些话,朱棡是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在到了太原之后,他彻底放飞自我。

不但肆意妄为、嚣张跋扈,更是传出了他有谋权篡位之心的谣言。

得知这一消息的朱元璋怒火中烧,当即就想治他的罪,好在有朱标的劝说,这才平息了朱元璋的怒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标

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外出巡视,于是他就借着这个机会,特意选择绕道太原,将朱棡一起带回了都城。

不得不说朱标真的是一个好哥哥,在路上耐心地教育着朱棡。

而朱棡也在哥哥的指导下,性情大变,不仅变得对周围的人很好,同时也取得了父亲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标

在看到自己儿子的转变之后,朱元璋也是十分的欣慰。

根据史料的记载,在众多的藩王之中,朱元璋最为重视的便是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在看到了朱棡的改变后,朱元璋更是经常会派朱棡外出征战。

而朱棡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在塞外为大明修建了防御性城池十多座,这些也在之后的“蓝玉案”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棡

“蓝玉案”的重要一环

1392年,朱标不幸病亡,朱元璋随后便将朱标的嫡子朱允炆,扶上了皇太孙的位置。

此时的朱元璋深知自己麾下的大臣,在自己的孙子即位后,会变成最大的威胁,当即便有了诛杀他们的想法。

而战功赫赫、英勇无敌的将军蓝玉,自然成了朱元璋诛杀的首要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玉

可蓝玉毕竟是一员武将,他的手下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所以要布置好周密的计划,否则一定会引起兵变。

他先是将蓝玉麾下的曹兴、王弼等悍将,全都调去了山西,随后就下令全力抓捕蓝玉。

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在应天除去蓝玉的同时,他手下的将士绝对不能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

令人诧异的是,兵权在手的大将军蓝玉,面对朱元璋大规模的抓捕,竟然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可实际上他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根本没有做出反抗的可能,因为“蓝玉案”成功的背后,真正的功臣是朱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玉

要知道在“蓝玉案”爆发前,包括冯胜、傅友德、曹兴、王弼等悍将,都被朱元璋调去了山西。

加之当时的山西则是朱棡的地盘,因此朱元璋这么做,很明显就是是想为“蓝玉案”提供先决条件。

由此可见朱棡是“蓝玉案”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

同时这件事不仅体现出了朱棡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更展现出了他强劲的实力。

反观同样实力强劲的燕王朱棣,朱元璋就没有给他这个“立功”的机会。

因为除了实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与燕王朱棣相比,朱元璋更信任的是晋王朱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

朱元璋为朱允炆扫清障碍

就在朱元璋大力策划“蓝玉案”的这段时间,秦王朱樉被人毒害而亡,第一皇子的位置也顺延至了朱棡的身上。

在自己的儿子中,朱元璋最器重的便是朱棣和朱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

而朱棣和朱棡二人,在大哥朱标去世之后,“争宠”之事更是经常发生,但朱棡却一直是处处压朱棣一头。

不仅部下屡屡侵犯朱棣的封地,甚至还会掠夺朱棣麾下将领的财物,而朱元璋对此却是选择性无视。

即便朱棣的心思再缜密,在拥有绝对实力的朱棡面前,最终只能选择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

而在“蓝玉案”过后,以皇太孙朱允炆为核心,李景隆、徐辉祖等人为辅的新政权逐渐成立了起来。

在朱元璋的部署之中,众藩王各司其职、镇守各方,这样就能形成了外部藩王体系。

这样朝中内外相结合,大明王朝便可以无任何的内忧外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

于是朱元璋当即下令,北方蒙古一线,以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为核心,辅以代王朱桂、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谷王朱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