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神秀上座题此偈毕,却归房卧,并无人见。 五祖平旦,遂唤卢供奉来南廊下画楞伽变。 五祖忽见此偈,请记。乃谓供奉曰:“弘忍与供奉钱三十千,深劳远来,不画变相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如留此偈,令迷人诵。依此修行,不堕三恶。依法修行,有大利益。” 大师遂唤门人尽来,焚香偈前,众人见已,皆生敬心。“汝等尽诵此偈者,方得见性。依此修行,即不堕落。”门人尽诵,皆生敬心,唤言“善哉。”

神秀上座题此偈毕,却归房卧,并无人见。——可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人见,并不代表无人识。五祖肯定可以看出这是谁的水平。

五祖平旦,遂唤卢供奉来南廊下画楞伽变。——平旦,就是黎明时分,是在半夜三点到五点之间,具体时间要看寺院的定制。寺院本就有早起做功课的制度。

五祖忽见此偈,请记。乃谓供奉曰:“弘忍与供奉钱三十千,深劳远来,不画变相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如留此偈,令迷人诵。依此修行,不堕三恶。依法修行,有大利益。”——弘忍看到了神秀的偈子,改变了画楞伽变的规划,就留这首偈子在上面就够了。但是弘忍大师说了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菩提树,明镜台,亦是虚妄。但是呢,执着“菩提树”和“明镜台”,勤加修习,对一般人而言,已经受用,可以不堕恶道,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可以向大众推广的。但是呢,这只是接引,“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向上一着,弘忍大师留方便,以进究竟。

大师遂唤门人尽来,焚香偈前,众人见已,皆生敬心。“汝等尽诵此偈者,方得见性。依此修行,即不堕落。”门人尽诵,皆生敬心,唤言“善哉。”——弘忍大师初步认可了神秀的修行法门,并让大众诵读修习。这是弘忍大师在钓鱼呢!并且是直钩啊,要钓出这个写偈子的人。其实呢,弘忍心中明白着,这样做安神秀的心。“汝等尽诵此偈者,方得见性。”弘忍为何这样说呢?这是不是五祖为众弟子设的方便法门呢?不堕恶道,再有机缘,即可见性,这是通的。即便是慧能的偈子,大家诵读修习,也不见得能见性啊。所以一个人见自本性,不因他修习什么,在于他能不能经历见性之机缘。不然靠着一点一滴的修习,三大阿僧祇劫都不一定圆满啊!对于禅宗而言,不管是顿悟,还是渐修,都是要超越这个时间相的,在此生此世得解脱。这是禅宗的一个核心特点。

8.五祖遂唤秀上座於堂内门:“是汝作偈否?若是汝作,应得我法。”秀上座言:“罪过!实是神秀作,不敢求祖。愿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识大意否?”五祖曰:“汝作此偈,见解只到门前,尚未得入。凡夫依此偈修行,即不堕落。作此见解,若觅无上菩提,即不可得。要入得门,见自本性。汝且去,一两日来思惟,更作偈来呈吾。若入得门,见自本性,当付汝衣法。” 秀上座去数日,作偈不得。

五祖遂唤秀上座於堂内门:“是汝作偈否?若是汝作,应得我法。”秀上座言:“罪过!实是神秀作,不敢求祖。愿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识大意否?”——我们看到弘忍大师的用意了吧,神秀不得不承认了。“若是汝作,应得我法”,这一下就要上钩了,老和尚有意思。

五祖曰:“汝作此偈,见解只到门前,尚未得入。凡夫依此偈修行,即不堕落。作此见解,若觅无上菩提,即不可得。要入得门,见自本性。汝且去,一两日来思惟,更作偈来呈吾。若入得门,见自本性,当付汝衣法。”——五祖点评神秀的偈子“见解只到门前”,一般的学人依照这个偈子修行,可以不堕恶道,但是还不足够“觅无上菩提”。弘忍大师已经告诉了神秀向上的进路——“要入得门,见自本性”。见自本性,这就是反求诸己,反身以诚啊!你看五祖弘忍已经向我们袒露核心的秘密了,但是我们有多少人能懂呢?

“佛于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老师直呈门路,但是学生还是不得而入。“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弘忍也是多么地期待神秀能乾坤独步啊!但是呢,“透过此关”,难。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尔篇》)

孔老师教学生,完全袒露,但是学生只能见其一端,得其一端。有些学生,还心里暗戳戳想,老师是不是有所隐藏啊!教学就是这样,最好的东西给你,你不在乎。反而在乎“袈裟”,在乎这个传承的信物,这是名头,名不符实不行。

我教国学,公益免费教和商业收费教,都是同一用心,甚至公益免费教更能直呈真心,更直接地传道、受业、解惑。

秀上座去数日,作偈不得。——不入门就是不及格,老师给了神秀一次补考的机会。可以说把答案都暗示出来了。而人的心一旦执着在那里,九头牛都拉不回的。那需要特殊的机缘,来打开这一层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