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正跟随胡宗南在西北与红军对垒的张灵甫,趁着春节假期回了西安。他此行是带着妻子吴海兰回户县省亲。

当年除夕夜,张灵甫突然告诉吴海兰,自己想吃韭菜馅饺子。可等吴海兰到菜地割韭菜时,张灵甫居然掏出手枪枪杀了妻子。

张灵甫和吴海兰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灵甫枪杀吴海兰的原因有两种,第一个说法的源头,是张灵甫早年老上司吴戾天。

吴戾天在回忆录中写道:张灵甫枪杀吴海兰,因为从老同学那里得到了吴海兰“不太检点”的消息,这激怒了他。

吴海兰帮张灵甫生了孩子,他一直没想明白怎样处理妻子。直到1935年除夕夜那一天,念头不通达的张灵甫一怒之下枪杀了吴海兰,但这个说法疑点重重。

反而另一种说法更可信。这个说法源于张灵甫遗孀王玉玲,她在晚年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称:张灵甫当年并不是怀疑吴海兰有外遇,而是在回家过年时,发现她偷偷拿走涉密文件,所以他怀疑吴海兰是“共谍”,这让张灵甫心惊不已。

要知道1934年张灵甫已经是中校了,还是胡宗南手底下的红人,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可如果张灵甫的妻子被证明是“红色间谍”,那张灵甫自己是脱不了干系的,他发现妻子有问题后,直接枪杀吴海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第一种说法,王玉玲说的可能更贴近逻辑。因为张灵甫本身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又去了黄埔军校上学,足见他脑子不笨。

如果张灵甫真是那种一时冲动就枪杀妻子的人,很难在险象环生的战场上活下来,反而是因为自己的妻子“涉嫌通共”,所以为了掩盖事实提前枪杀吴海兰,倒是明智之举,以达到自保的目的。

张灵甫提前就知道,杀死吴海兰就算暴露了,无非就是“情杀”。而在那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像张灵甫这样深受“蒋校长”重视的人才,就算真的闹出了丑闻,也会有人帮忙遮盖。

后来发生的事情,确实如张灵甫所料,他犯下的可是杀人重罪,还在当地闹出了风波,就连宋美龄都要求蒋重惩张灵甫。

重庆特别法庭只判了张灵甫有期徒刑十年,他实际上只服刑不到两年就被启用。

抗战爆发后,王耀武向蒋介石举荐了张灵甫,蒋思考再三后决定给张一个机会,下令让张戴罪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蒋校长手令,张灵甫刚一出狱就被委以重用,当了51师305团团长。

因此,张灵甫枪杀吴海兰,倒更像是精确策划好的“阳谋”,这也更符合张灵甫作为一个机智狡猾又狠辣国军将领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