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5月19日,一架载有伊朗总统莱希和伊朗外长等高级官员的直升机在伊朗东阿塞拜疆省瓦尔扎甘地区附近突发意外,紧急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希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如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的下落不明,让整个中东地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突如其来的意外,不仅牵动着伊朗内部的政治版图,更有可能在中东的火药桶上添把火,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各种猜测和阴谋论在网络上疯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猜测之一:天气因素所致的飞行意外?

从伊朗官方透露的信息来看,当时伊朗总统专机飞行途中遭遇了恶劣天气,出现了大雾和暴雨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极端环境下,飞行员可能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最终酿成了"硬着陆"的惨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这一说法的还有:第一,同为编队飞行的另外两架直升机安全抵达目的地,暗示当时的天气状况虽恶劣,但飞行本身并非不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事发地点位于伊朗西北部的崎岖山区,地形本身就极为复杂,一旦飞机失控很容易发生撞山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种解释也存在几个突兀的地方:其一,按理说伊朗总统专机的飞行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英,面对恶劣天气理应有相当的应对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3架编队直升机中,偏偏总统乘坐的那架出了岔子,巧合几率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伊朗当局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就派出大量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反应如此迅速和全力,似乎暗示这并非一起简单的飞行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援队正在进行搜寻

猜测之二:针对性袭击导致惨剧?

除去一般的飞行意外之外,不少人似乎更倾向于将此事归咎于针对性袭击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这一说法的理由并不单薄:其一,总统专机被袭击事件在中东地区屡见不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世纪初的时候,一架载有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直升机就曾在同一地区遭到以色列空袭。

如此暗杀领导人的先例,令这一次莱希遇袭的猜测很难不联想到以色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民众为总统莱希祈福

其二,伊朗与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一直处于水火不容的僵局。

尤其是美国,之所以会怀疑到美国,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这个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过于巧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事发当天,伊朗官方证实其与美国在阿曼举行了秘密会谈,双方虽未透露具体内容,但有消息指会谈可能是为重启伊核问题谈判做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伊朗坚持要求解除制裁,获得经济发展自主权,与美国分歧依旧严重。

如果莱西遇害,极可能影响美伊关系正常化进程,因此,不排除此事与美国和以色列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值得玩味的是,据报道,拜登第一时间听取了简报,但除了表示"密切关注"外,并未做出其他表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种反应很难判断美国是否存在某种企图,但结合美伊多年的恶劣关系,也没理由完全排除猜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美伊双方谈判一再受阻,伊朗更是连年被以色列暗杀了多名高级将领,双方的矛盾已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目前美以对抑制伊朗影响力的野心未减,所以在这样伊朗与美以紧张关系持续的背景下,他们或许会趁机动手除掉莱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以色列的摩萨德情报机构,极有可能早已渗透到了伊朗内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色列要对莱希下手并不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萨德情报机构

其三,外界普遍认为莱希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接班人选之一,一旦莱希出现意外,将极有可能引发伊朗内部权力斗争的大动荡,从而削弱伊朗的整体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美以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不过,这种猜测也存在一些疑窦:美以在关键时刻为何选择公开暗杀莱希?而非采取秘密行动?

一旦承认暗杀行为,双方很可能陷入公开大战,这显然并非美以所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在莱希下落未确定的情况下,美以暂时也未做出任何旗帜鲜明的表态,态度如此克制,似乎并不像主动下手的那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猜测之三:伊朗内部政变阴谋?

一些更为天马行空的说法则将矛头直指伊朗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莱希属于伊朗强硬派人士,其政策立场偏保守,因此可能被伊朗内部改革派人士所不满,遭到了某种形式的政变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这一说法的理由是:第一,莱希作为哈梅内伊的最有力接班人选之一,若其出现意外,必将引发伊朗政坛巨大震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莱希在伊朗国内亦有不少反对派,他们或许借此机会将莱希除之后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种猜测站不住脚的地方也很多:第一,按照伊朗政治体制的特点,即便莱希出事,哈梅内伊仍将维持最高统治权,伊朗内阁或许需要重组,但政权根基不会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以暗杀总统的方式发动政变,手段过于残暴和冒险,即便伊朗内部有反对派存在,也不太可能采取如此激进的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何种猜测,目前都无法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撑,在搜救工作尚未完全结束之前,外界只能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5月20日伊朗国家电视台的最新报道,伊朗搜救队已经抵达到发生事故的现场,但“情况不太好”,这件消息刚发出还不到一个小时,紧接着就又有消息传来“目前没有人员生还的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往最不好的情况来想的话,由此事引发的下一个问题则是:如果莱希真的遇难,将会给中东局势带来何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伊朗总统遇害,中东局势难免陷入新一轮剧烈的动荡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伊朗内部极有可能爆发动荡。

莱希作为总统和哈梅内伊潜在的接班人选,一旦意外身亡,其影响力和权威将出现真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极端派和温和派再次爆发内斗,争夺领导权和话语权,就连伊朗军方也可能分裂,双方形成拉锯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伊朗内乱,很可能加大中东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塞武装在也门与沙特军队对峙已久,一旦伊朗中枢受创,很可能进一步刺激胡塞武装的斗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主党和哈马斯则可能乘机发起新一轮对以色列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亲伊朗民兵或许也会四处活动,区域战火一旦彻底燃起,后果将不堪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中东地区,伊朗内乱更可能波及更大范围。

作为伊朗的重要盟友,俄罗斯和土耳其将不得不介入局势,以维护自身在中东的利益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毗邻伊朗的中亚国家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亦难以独善其身,就连印度总理莫迪也表态“与伊朗人民共度难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我国来说,一旦伊朗陷入内乱,短时间内我们很难再找一个稳定的石油卖家,尤其是可以不受美国威胁的石油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伊朗的这场事故中,美国总统拜登在听过简报之后并未做什么表示,而美国务院也只是表示“密切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我国和俄罗斯都直接做出务实的表态“将为伊方救援工作提供一切必要支持和协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随着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华盛顿方面一直寻求削弱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扫清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战略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希的意外离世无疑给了美国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难保华盛顿方面不会乘虚而入,挑起更大的动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国际社会都希望伊朗局势能够尽快平息,重新步入正轨,然而现实远非如此乐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内斗可能使原本就摇摇欲坠的伊核问题更加棘手,后续谈判路径也可能被迫中断。

同时,美国在中东的退场计划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政府原本计划结束在中东的永久性军事驻扎,将更多兵力投放到大西洋及太平洋地区遏制中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中东陷入动荡,这一战略举措无疑会受到阻碍。

由此可见,莱希一旦遭遇不测,将给已经风雨飘摇中东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伊朗媒体:通过对总统莱希直升机事故区域的搜索,“目前没有人员生还的迹象”--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媒:美国务院正密切关注“伊朗总统和官员乘坐的直升机硬着陆”报道,拜登已听取简报--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交部发言人就伊朗总统莱希乘坐直升机发生“硬着陆事件”发表谈话--环球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