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曾国藩为选女婿确立了三项准则,这一举措被视为颇具前瞻性,成为了许多家长所推崇的经典之一。

在传统社会观念中,“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选取女婿也是一门需要谨慎考量的学问。由于这类决定没有试错的余地,往往是孤注一掷,一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可能会影响一生。

在封建社会,年轻男女并不享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婚姻往往受制于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对于女孩子而言,缺乏择偶的自主权,因此选婿之事需要家长们费心操劳,这对她们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一旦失慎选择,可能会陷入困境。

即便是皇帝,也难免面临这样的难题,他们同样有可能选错女婿,而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嘉靖皇帝为自己的女儿永淳公主两次选女婿,可惜都没有选对。

首次选定的是一个名叫陈钊的男子,听信太监的介绍后就定下了这门亲事。但在婚礼即将举行之际,嘉靖皇帝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陈钊的母亲曾经改嫁过,而且还是当了别人的小妾。

这一消息让皇帝大感诧异,他觉得女儿身份尊贵,怎么能嫁给一个小妾的儿子呢?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皇帝第二次为女儿选定的是一个名叫谢昭的男子。然而在面试时,皇帝发现谢昭的相貌丑陋,而且还是个秃顶。

原来,谢昭家境富裕,给了一些管事的宦官不少贿赂。

尽管皇帝地位崇高,却也被蒙蔽了眼睛,但即便是那些精明的大臣也会在选婿问题上出错。

元朝忽必烈的得力助手王文统,明智且能干,但在为女儿选婿时却犯了错。他选定的李璮,是山东地方官,才能出众,前途无限。然而李璮志大才疏,心怀野心,后来发动叛乱,最终被忽必烈镇压。王文统也因此受牵连,被处死。

由此可见,选婿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也容易出错,即使是睿智的皇帝和精明的大臣也可能会犯下错误。

清朝名臣曾国藩也曾在这方面犯下过错误,遭受了不少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清末著名能臣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与他并肩作战的众多名人对他评价颇高。

名将胡林翼称赞他“善于识人,能够选拔出许多优秀的将领”;清朝中兴大臣之一的左宗棠说他“忠于国家,明察人才,让人自愧不如”。清朝重臣李鸿章则认为他是“难得一见的天才”。

后世对曾国藩的评价也是褒奖有加,流传着许多美好的赞誉。曾担任中华民国元首的蒋介石对曾国藩敬仰备至,甚至可以说是崇拜,表示自己一生都在学习效仿曾文正。主席也曾对他的才华赞叹不已,称赞他是“愚人中的智者,唯听曾文正之言”。

他创建的湘军,成功挫败了太平军的连续进攻,洪秀全每次提及曾国藩都心生畏惧,直言“清朝的八旗兵和绿林兵并不可怕,唯独曾文正领导的湘军让我们受到了严重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曾国藩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关键在于他治军有方,善于识人。

据说曾国藩对人的识别能力非常出色,不仅擅长目测识人,还能通过听人言语的语气、音调来判断其品行和能力。只需与他交谈几句,他便能快速准确地评估出对方的才干和品德。

在甲午战争中,淮军出现了许多逃跑的将领,比如步兵统领叶志超、海军将领龚照玙和炮兵统帅黄仕林等,这些人都是李鸿章提拔起来的。这一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鸿章在识人方面的不足,他虽然有眼却缺少见识。

相比之下,曾国藩手下的将领个个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和忠诚。他的十大悍将无一不忠于职守,有的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有的善终归天;有的被皇帝追认为昭忠祠、贤良祠的成员,有的被赐谥为忠武或文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曾国藩在识人方面颇具眼光,但在为女儿选择女婿这一关键问题上,却犯下了低级错误,导致女儿们的婚姻都未能幸福美满。她们虽然生活物质充裕,但精神上却饱受折磨,过得不开心,甚至有些悲惨。

这种情况令人费解,一个选错也许可以理解,但几个女儿全部选错,确实令人不解。

难道是曾国藩财迷心窍吗?并非如此。作为一位地位显赫的大臣,曾国藩根本不缺钱财,他的女儿的婚姻绝不是交易的结果。

难道是曾国藩将女儿视为向上爬的工具吗?曾国藩一直忠于大清王朝,他的湘军威震九州,受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高度赞赏,根本不需要通过女儿的婚姻来谋求任何利益。

难道是曾国藩重男轻女,对女儿的幸福漠不关心?也不是。曾国藩对女儿的终身大事十分上心,他希望她们能够幸福,不愿意她们陷入不幸的婚姻。在选择女婿时,曾国藩无论多么繁忙,也会反复权衡,慎重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避免选错人,曾国藩设定了三项选婿标准。

首先,女婿必须是湖南本地人,并且出自名门望族,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确保门当户对。

其次,曾国藩要求必须对候选人有所了解,最好是从小见证成长的,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其为人。

最后,候选人必须具备学识和修养,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曾国藩的选婿标准,即使放到现代也依然适用,被认为是经典之选。现代年轻人在选择伴侣时,也更注重家庭背景和个人品质。

然而,尽管曾国藩在识人方面颇有建树,但却始终未能选出一个合适的女婿,这实在令人惋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女子的命名往往没有太多讲究,更少有按字排辈的情况。然而,曾国藩却是个例外,他给女儿们起名时都采用了以“纪”字排辈的方式,展现了对女儿的重视。

作为家中的长女,曾纪静的婚事成为了首要议题。

曾国藩早在女儿6岁时就为她订下了娃娃亲,将她许配给了自己在翰林院任职的同事袁芳瑛的儿子。这位同事袁芳瑛是一位御史,后来被任命为松江知府。他的儿子袁橞泽(袁榆生)相貌俊秀,给人以机智灵动之感。

袁家是个学者世家,根据家族的传统,儿子也应该有所作为。但令人意外的是,袁橞泽却是个花花公子,依仗着父亲的财富和地位,他从未认真读书,而是游手好闲,沉迷于红颜知己。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迎娶曾国藩长女之前,他竟然私自在家里收养了一个小妾。曾国藩得知此事后十分苦恼,但因为面子问题只好退婚,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将爱女嫁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静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她的丈夫袁橞泽偏爱妩媚风情的小妾,对作为曾家女儿的她却漠不关心,很少与她交流,更不肯进入她的房间。每次回到娘家,纪静都流下伤心的泪水。为了管教女婿,曾国藩亲自调教,希望她能改过自新。但袁橞泽依然沉湎于声色之中,甚至还违规挪用公款,外出寻欢作乐,整夜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