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这条承载了青岛人太多情感的百年老街,不知记录了几代人数不清的故事,牵挂着现如今多少人的思绪。

中山路,是一条沉淀了青岛最初记忆和承载了青岛城市文化底蕴的老街,是青岛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缠绕着青岛人挥之不去的情结。她,南起栈桥,北至大窑沟,长长的街道上,有着青岛人心里难以割舍的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20年代某一天下午的栈桥,近处两名孩童跑上栈桥,奔向海边,远景中有三三两两漫步观海的游人。

始建于1891年的栈桥,作为这座城市的象征,也是中山路的南端起点,见证了百年老街的变迁,以及青岛从一个海防要塞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也经历了德国占领、日本侵略以及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武力强占青岛。1898年3月6日,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后即开始修筑这条主要道路。据1900年《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之规定,整条道路分南北两段,南段是栈桥至德县路,名曰“弗里德里希大街”,为德人划定的“欧人区”;北段自德县路至堂邑路,名曰“山东街”,属国人居住的“鲍岛区”,为德人划定的“中国人居住区”,俗称大马路。这就形成了中山路“南洋北中”,“华洋分区”的格局。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第一次侵占青岛,将这条路的南段改名为“静冈町”,北段改名为“山东町”。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南北两段合并,更名为山东路,方成为一条完整之路。

1929年5月22日,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决定: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本市的山东路改名为中山路,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之情。

95年前的这一天,这条历经风雨沧桑的老街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中山路。1938年1月10日,日本二次侵占青岛,中山路再次改名山东路,直至1945年日寇战败投降,中山路路名方得回归。这条老街可以说是跨越了三个世纪,见证了城市的殖民屈辱、政权更迭、沧桑巨变,保留着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印刻了一代又一代青岛人的记忆。

这条老街在青岛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崇高的,无法比拟的,逛中山路是几代青岛人从童年到暮年的美好回忆。

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更新,那些曾经的老照片,已成为百年老街变迁的记忆。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一组由“青岛老照片馆”馆里展出的珍贵影藏,于4曰27日开馆的青岛老照片馆,立足于百年老街中山路,展示了从1898年德占初期开始,至1949年青岛解放,百余张中山路及其周边各阶段人文风情、建筑风貌、社会形态的高清老照片,浓缩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随着流逝的岁月,让我们回眸青岛这条百年老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约1901年,今已见雏形的中山路南段及其周边。图中单层建筑为建于1899年的特伦德尔旅馆、后改为胶州旅馆,左侧二层建筑为建于1901年的工程总局局长官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中山路南段,一位德国妇人款款地与一队德国骑兵逆向而行。妇人前方,还有人乘坐马车前行。这条大街的远端,即前海栈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9月,为迎接德国亲王海因里希的第二次到来,今中山路北段南首设置的“襜帷暂驻”牌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占时期,今中山路保定路路口西侧,德商祥福开发的商业建筑,该地段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老街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占青岛后实施了严格的华洋分治,今中山路以德县路为界,北部为华人居住的鲍岛区。图为今中山路北段街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占时期的中山路北段,左侧建筑历经改建保留至今,右侧二层建筑为曾经的大鲍岛邮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30年代,人力车夫载客经过中山路鸿新照相馆门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30年代的中山路海泊路路口升昌号门前,一名警察正在操控手动交通指示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30年代,中山路大沽路路口街景。左侧为凌基药房,右侧可见交通银行青岛分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30年代,由中山路南段北望。右侧尖塔建筑为日本青岛居留民团(原水师饭店),左侧圆顶塔楼建筑为1912年建造的奥托商业楼。20世纪20年代末,德商在此开办了弗劳塞尔西餐厅。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这里长期为中山路邮局。1993年,因建设百盛商业大厦被拆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中山路北段。远处可见“亨得利”的商业店招,路口还有一名指挥交通的警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40年代,一辆载客的人力车经过中山路与胶州路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40年代的中山路北段,右侧停靠的小货车为日商滋养轩所有。左侧为日侨开设的“乐乐座”剧场,后转由华商经营,改为“国民大戏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中山路广西路路口。图中近景塔楼为今湖南路路口的中山路17号,远处可见1934年建成的天主教堂高耸的双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40年代的中山路、德县路、保定路路口,几辆人力车正从新亚旅社门前经过。

照片的左侧是位于中山路108号、张子祯开办的“万德兴皮鞋店”,相邻的是中山路110号、胡秀章创办的“新盛泰皮鞋店”。右侧是著名的新亚旅社,前方可见已被日人占用并更名为“银丁百货”的国货公司大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40年代的中山路广西路路口街景,左侧可见园部理发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40年代的中山路海泊路路口,几名骑自行车的男子正从街头驶过,当年自行车是青岛市民最时髦的交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抗战胜利后,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前,车水马龙。该大楼建成于1931年,是同期银行建筑的精品之作。前方日占时期的“国际剧场”此时也更名为“中国剧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40年代,中山路南段的发送灵枢的出殡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30年代,从中山路堂邑路市场三路路口回望。最高建筑为约1920年建造的“青岛发电所大鲍岛配电所”,这座建筑因其独特的风格和高度成为大窑沟和新旧市区分界标志性建筑。

中山路北段,大窑沟回望,老街历史上的一个个缩影,犹如一台时光机,穿越时空而来。百年中山路,近在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解放后,栈桥上负责警卫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这座虽然年轻却饱经磨难的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从此,青岛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迎来了她崭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6月15日,青岛市各界13万多人在青岛市人民政府前,举行了庆祝青岛解放的盛大游行集会。集会结束后,游行队伍沿湖南路折入中山路继续游行,整个市区沉浸在欢庆解放的热烈气氛中。

青岛老照片馆收藏展示了德占青岛初始至青岛解放不同时期的珍贵老照片,这条沉淀了青岛最初记忆和承载了青岛城市商业文化底蕴的老街,是青岛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缠绕着青岛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更是几代岛城人的集体回忆,每一张照片都弥足珍贵。

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山路这条百年沧桑的老街,随着城市更新建设步伐加快和新业态的引入,再一次蝶变焕新,迎来了崭新的生机与的活力。 抚今追昔,我们作为这条老街的情感亲历者,也祝福中山路及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好!

近在眼前——青岛中山路及其周边旧影(1898—1949)展

同时出版《百年中山路》大型画册

欢迎光临青岛老照片馆(中山路106号,原中山路派出所)

本期老照片及图片标注均源自青岛老照片馆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