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大多是简单的,他们,拥有确定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猫。我沉吟片刻,答:“或许因为猫不会背叛。人对它好,它也会对人好。”我讲了夏衍和他家老黄猫的故事,还有钱锺书帮自家小猫跟林徽因家大猫打架的故事。

“这些是作家笔下的故事吧,现实生活中……”“我相信都是真的。前些天,我女婿感冒发烧,躺了一天。他最宠爱的猫咪萨沙,在他身旁陪伴了一整天。平时最贪吃的它,这天没吃一口猫粮,更不曾讨要猫罐头。”朋友认真地点头。

我了解动物与人的情感,始于幼年读的短篇小说《老水牛爷爷》。河水汛期,老水牛爷爷为抢险殉职,他养的大黄狗黄狮趴在大堤上不吃不喝,苦苦等待主人,直至饿死。

黄狮是小说里描写的狗,人狗情深、人猫情深的例子,我也听过,见过。

2022年初冬,闺蜜家养了14年的白猫贝蒂病死了。节俭了一辈子的闺蜜丈夫,和家人一起,为贝蒂办了葬礼。它小小的遗体被单独送进焚烧炉火化,骨灰存放在一只烧有它照片的瓷缸里。闺蜜丈夫叮嘱儿子,他百年之后,请把贝蒂的骨灰和他的葬在一起。

小白龙是我19年来救助的第23只流浪猫,在我家排行第四。流浪的日子里,它常常跳进西邻老伯家,跟原住民吵架,赖着不走。我推测,小白龙曾是家养的猫咪。自从进了我家门,它跟我寸步不离。无论我在厨房还是客厅,洗澡还是睡觉,它定要待在看得见我或是听得见我动静的地方。向朋友抱怨它的黏人,朋友一语警醒我:“它怕你不要它呀。”

对猫狗来说,主人是它们唯一的依靠,只要被善待,它们从不吝啬表达对主人的依恋。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理论,一个人需要感觉到归属感和被爱的满足感,才能感觉到舒适。如果亲朋不在身边,猫咪和狗狗能很好地填补归属感和爱的缺失。古今中外,猫奴队伍中不乏名人,比如北宋诗人林逋、南宋大诗人陆游、明朝嘉靖皇帝、清代乾隆皇帝、晚清名臣张之洞以及当代作家巴金、冰心、老舍、丰子恺,还有画家徐悲鸿、语言学家季羡林、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收藏家马未都等等。

很多时候,身边的人是爱我们的,只是由于性格和习惯,不会表达,或不肯表达。更因为对爱的理解差异,导致我们不敢相信对方的真心,错过了彼此。而猫咪和狗狗包括其他伴侣动物,愿意把自己毫无保留地托付给主人,给予主人无条件的信任。它们的爱是确定的、显而易见的,无需揣摩、猜度、分析、试探。同理,幸福的人大多是简单的,这类人从未受过伤害,不曾有过被背叛的经历。他们,也拥有确定的爱。(孔曦